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古

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饶。

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

愿携王赵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

通泉百里近梓州,请公一来开我愁。

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

注释鹤注宝应元年十一月,公至通泉时,郝招饮,出二姬以侑樽。

次年春,公在梓州,因作此诗以戏之。

此广德元年作。

使君意气凌青霄①,忆昨欢娱常见招。

细马时鸣金騕褭②,佳人屡出董娇饶③。

(此追叙通泉之宴。

郝常见招,即其......更多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释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时作。

诗云“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盖是年春史朝义初灭也。

行路难如此①,登楼望欲迷②。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人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③。

(此间登楼而兴......更多

春水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释同上年。

江淹《别赋》:“春水绿波。

”三月桃花浪①,江流复旧痕②。

朝来没沙尾③,碧色动柴门④。

接缕垂芳饵⑤,连筒灌小园⑥。

已添无数鸟⑦,争浴故相喧。

(《英华》作:不知无数鸟,何意更相喧。

上四春江水涨,下四春江景事。

水深则线短,故钓须接缕。

水高则近岸,故车可连筒。

鸟浴声喧,得水为乐也。

)①《汉·沟洫志》......更多

春水生二绝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绝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春作。

诗云“小滩浑欲平”,则在浣花溪矣。

二月六夜春水生①,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鸂莫漫喜②,吾与汝曹俱眼明。

(此章见春水而喜。

赵曰:玩末二句意,公可谓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矣。

)①《吴志·孙权传》:“春水方生。

”②《淮赋》:“鸂鸂寻邪而逐害。

”其二一夜水......更多

春远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释鹤注此是永泰元年春在浣花溪作。

顾注春远,犹言春深也。

肃肃花絮晚①,菲菲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②。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

吴论:肃肃,落声。

菲菲,落貌。

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

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

独柴扉,见村居之僻。

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更多

昼梦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出处全唐诗:卷231_17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

朝代:作者: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出处全唐诗:卷233_1

木皮岭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注释《方舆胜览》:木皮岭,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西十里。

杜甫发......更多

晓望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出处全唐诗:卷230_73

晓望白帝城盐山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

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注释鹤注谓大历元年春作,盖以二年之春公已迁居赤甲矣。

《杜臆》:诗题当作“白帝城晓望盐山”。

《水经注》:广谿峡,乃三峡之首,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

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

《方舆胜览》:白盐山,在州城东十七里。

徐步携斑杖①,看山仰白头。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②......更多

5152535455 共1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