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释此亦西阁所作。谢灵运诗,“放舟候月圆。”孤月当楼满①,寒江动夜扉②。委波金不定③,照席绮逾依④。未缺空山静⑤,高悬列宿稀⑥。故园松桂发⑦,万里共清辉⑧。(此章,月下思乡。上六景,下二情。满言月圆,动言月影。委波,申动扉。照席,申当楼。未缺高悬,申月圆之状。未想故园秋景也。《杜臆》:江月倒影,水摇而阁......更多 月夜忆舍弟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注释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3、长:一直,老是。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更多 月夜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注释:漉州:今陕西省富县。简析: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更多 月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注释梁氏编在大历二年,今按诗云“残夜水明楼”,当是元年西阁作。四更山吐月①,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②。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③。斟酌姮娥寡④,天寒奈九秋⑤。(上四咏将尽之月,下则对月自怜也。四更山吐月,乃二十四五之夜。月照水而光映于楼,故曰水明楼。月魄留痕,如匣边露镜,此承吐月。弯月挂檐,如......更多 月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注释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国西营,指扶风军士。扶风,在长安西北也。天上秋期近①,人间月影清②。入河赡不没③,捣药兔长生④。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发明⑥。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⑦。(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怀。蟾兔,承月影来,紧注下半截意......更多 有叹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出处全唐诗:卷230_32 有客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注释鹤注编在上元元年草堂作,下首同。旧以此章为《宾至》,下章为《有客》,诗题互错。按此诗云“有客过茅宇”,当依草堂本,彼此改正。《诗》:“有客有客。”患气经时久①,临江卜宅新②。喧卑方避俗③,疏快颇宜人④。有客过茅宇⑤,呼儿正葛巾⑥。自锄稀菜甲⑦,小摘为情亲⑧。(此章见相亲之意。上四卜居景况,下言客来情......更多 有感五首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盗灭人还乱,兵残......更多 望兜率寺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注释《杜臆》:此亦指寺前望见者。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靠靠云气动①,闪闪浪花翻②。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③。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④。(次章,既上寺而又望也。上四咏寺前之景,下四有超世之思。云气,承树密。浪花,承江深。到此禅林妙境,不复知天之大,而唯见佛为尊矣,因欲盥手而行,随处览胜也。)①《九章》:......更多 望岳 朝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注释: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简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更多 5657585960 共1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