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出处全唐诗:卷231_41

柳司马至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排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

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

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

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

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

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出处全唐诗:卷231_37

柳边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

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注释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①。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②。

汉南应老尽③,霸上远愁人④。

(顾注此诗咏柳,有时光迅速之感。

首二,初春之柳。

枝嫩叶青,正见其新。

五六,暮春之柳。

汉南、灞上,借柳寄慨。

枝动,故翻燕。

叶密,故藏鹂。

汉南之柳,应且老尽,自况淹留。

灞上之柳,远亦愁人,遥忆长安也。

......更多

柴门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

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

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

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更多

栀子

朝代:作者: 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注释《图经本草》:栀子,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木高七、八尺,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

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热黄,中仁深红。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①。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②。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③。

(远注此有孤芳自赏之意。

此章全属自寓。

人间未多,种特异矣。

色有用比才......更多

树间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出处全唐诗:卷229_52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朝代:作者: 杜甫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有声。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枻白帝城。

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

重为告曰: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

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

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

注释黄鹤编在广德元年冬作。

《尔雅》释:草竹四寸有节曰桃枝。

《书·......更多

桔柏渡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

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

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

急流鸨鹢散,绝岸鼋鼍骄。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

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

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

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注释《旧唐书》:玄宗幸蜀,次利州益昌县,渡吉柏江,有双鱼夹舟而跃,议者以为龙。

《方舆胜览》:桔柏渡,在利州昭化县。

胡夏客曰:五代唐庄宗伐蜀,王衍兵屯利州,逆战三泉,败,衍惧,断吉柏江浮桥,即其地也。

青冥寒江渡......更多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

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

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

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

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

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更多

梅雨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释西浦道:一作犀浦道---------------------鹤注诗云“茅茨疏易湿”,当是上元元年,草堂初成时作。

周处《风土记》:夏至前雨,名黄梅雨。

《埤雅》: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沾衣败污。

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四月雨谓之送梅,然则蜀亦不异江南......更多

6162636465 共1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