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


拼音:m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隐匿或不典型,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可有血尿,持续或间歇性菌尿。脓尿、低热、倦怠、乏力,体重减轻,高血压,水肿等。随病程延长肾功能恶化,逐渐出现夜尿增多、足跟痛、恶心、呕吐、贫血。 二、分型 (一)伴反流型 团尿路畸形、膀胱内压持续升高等使含菌的尿液从膀胱经输尿管逆流至肾脏,引起反复性肾盂肾炎。排尿期膀胱造影可见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盂肾盏扩张变形。 (二)伴梗阻型 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和肾内反流造成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高血压。 (三)特发型 无泌尿道畸形、反流或梗阻。本型所占比例很小。 三、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培养、肾功能检查、肾B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核素肾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必须寻找不利因素如尿路梗阻、反流、盆腔或会阴部感染病灶,设法治疗。对伴发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肝脏病等要认真治疗。肾功能差者应用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脱水或使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二、抗生素治疗 凡有尿路感染、白细胞升高的患者均需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原则及剂量与急性期相同,可联合用药。首选杀菌性抗生素正规治疗2-6周,停药7日后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如泌尿系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可继续观察,定期复查。若尿菌仍阳性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治疗1-2个疗程。如尿菌仍阳性,但无泌尿系统症状可换用抑菌疗法,即有计划地选用数种抗生素轮换服用3-6个月,如复方新诺明2片,头孢克洛0.2克,氟嗪酸0.2克,呋喃坦丁0.1克,阿莫仙0.5克,上述任一种抗生素睡前排空膀胱后口服,每1-2周轮换应用。

相关信息: [预后] 慢性肾盂肾炎的预后也依赖于患者有无发病的易感因素,是否及时、有效而又恰当地治疗。若无上述易感因素,也可获得较好疗效而不易再发,反之,存在上述易感因素则疗效较差,且常再发影响肾功能而预后不良。 [预防] 参见急性肾盂肾炎。

参见急性肾盂肾炎。

肾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


拼音:she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上述原发疾病的病史。 二、症状 急骤发生的腹痛、腰痛、发热、恶心、呕吐,伴肉眼血尿、高血压。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测定,肾动脉造影或X线血管数字减影、肾脏放射性核素照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有外伤性肾动脉血栓者需紧急外科血管成形术。肾动脉血栓栓塞者可经皮腔内导管取栓。配合全身抗凝,常用肝素,每次6250-10000U,皮下注射,每日2-3次。局部或全身应用尿激酶作溶栓治疗。

相关信息:

肾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是某种原因引起肾动脉血栓形成,导致肾动脉闭塞和不同程度的肾组织梗塞。

其特点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伤等。

[病因] 血循环中栓子如血块、组织、坏死物、气体或医用材料阻塞肾动脉。

肾外伤、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内膜损伤等原因引起肾动脉血栓形成。

栓塞形成如心肌病、下肢静脉血栓,或有腰部外伤、肾动脉造影史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于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更多

缺铁性贫血


拼音:que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皮肤粘膜颜色苍白、出现软弱无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耳鸣等贫血的表现。有口腔炎、舌炎、口角浅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严重者可并发吞咽困难、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干燥和脱落,指甲变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有反甲。可有神经痛、头痛、感觉异常及舌面烧灼感,严重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有精神、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冷饮癖、食土癖。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蛋白质、维生素补充,应进食含铁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肝、菠菜等。 二、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如钩虫病引起贫血,驱虫和补充铁剂应同时进行。 三、药物治疗 (一)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8-12周为一疗程;或富马酸铁(富血铁)每次0.2克,每日3次;或10%枸橼酸铁胺溶液每次20毫升,每日3~4次;或力蜚能每次150毫克,每日1~2次,连用1-2月。其他如柠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二)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胃肠道吸收障碍,口服不能奏效如脂肪泻、萎缩性胃炎;需迅速纠正缺铁如严重妊娠贫血,或需及时外科手术者,应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每次50毫克,深部肌注,每日或隔2-3日1次;或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制剂每次1.5毫升(铁75~100毫克)深部肌注。 四、输血或输红细胞 经铁剂治疗后恢复较快,一般不需输血,但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小于50克/升或因其他病急需手术者,可酌情输血或输红细胞。

相关信息: [预防] 对有潜在性缺铁的原因应及早预防。多次、多胎母婴,早产儿,患缺铁性贫血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乳类喂养应加强血液学监护,可给预防性小剂量铁制剂。对食物搭配不良者应进铁强化食品。预防肠道钩虫感染,治疗慢性出血病、慢性溶血病、慢性炎症或一些慢性系统疾病均是预防措施。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发生障碍时所出现的贫血。

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

[病因] 一、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小儿生长期需铁,生长越快需铁量愈多,各种乳汁中含铁量甚少,牛乳比人乳还少,故必须增加辅食以补充铁的供给。

妊娠,、哺乳妇女铁需要显著增加,特别是多次、多胎妊娠。

二、消耗......更多

神经梅毒


拼音:she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性乱史、一期或二期梅毒发病史。 二、症状 多隐袭起病,症状复杂多样。根据侵犯脑膜、脑血管及实质的部位不同,分为无症状型、脑膜及血管型、实质型及胎传神经梅毒。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害。血管受累导致脑缺血性坏死。脑脊髓实质损害出现脊髓瘫、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及阿-罗瞳孔等表现。 三、辅助检查 血清及脑脊液梅毒反应阳性。

治疗: [治疗] 首选青霉素,每次200万U,每日6次,静注;或青霉素混悬液每日120-240万U,肌注,10-15日为一疗程。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克,每日4次。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每次0.5克,每日4次,30日为一疗程;四环素、强力霉素也可应用。2-6个月后复查脑脊液,若细胞、蛋白及IgG含量不降低,需重复治疗。疗程结束后应随访脑脊液变化。

相关信息: [预防] 不嫖娼,不卖淫,固定一个性伴侣。预防及彻底治疗早期梅毒。

神经梅毒为脑脊髓的持续感染。

近年来随着新患者出现,发病率有增加倾向。

[病因] 本病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脊髓所致。

弓形虫病


拼音:go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家中养猫及与猫有密切接触史,或食未煮熟的动物肉及饮用不清洁生水史。 二、分类 可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两种。 三、症状 (一)先天性感染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或死胎,或生后表现隐性感染,或出生时表现为小头畸形、脑积水、无脑畸形、脑钙化、脑膜脑炎、精神障碍、惊厥、肢体强直、颅神经麻痹等。眼损害常为脉络膜视网膜炎、眼肌麻痹、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视神经炎等。可有发热,消化道症状,皮疹,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肺炎等。 (二)后天性感染 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皮疹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枕骨下、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部多见,有压痛但不化脓。有脑炎、脑膜脑炎、癫痫和虹睫状体炎、视神经萎缩等。还有心包炎、心肌炎、肺炎与肝炎等。 四、辅助检查 取患者血、骨髓、脑脊液涂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印片检查,作细胞培养分离弓形虫,染色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清中弓形虫抗体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可选用乙胺嘧啶和磺胺药联合应用,乙胺嘧啶第一日50毫克,分2次口服,第二日起剂量减半,加用磺胺嘧啶每日1~2克,分4次口服,并服等量碳酸氢钠。复方新诺明每次1克,每日2次。螺旋霉素每日1-2克,分4次服用,也可与乙胺嘧啶或磺胺药联合或交替使用。氯林可霉素治疗眼弓形虫病疗效较好,每日0.6-1.2克,分3-4次口服。上述药物疗程一般4-6星期,可间隔2星期后再用一个疗程。

相关信息: [预防] 肉类应充分煮熟以破坏肉内的包囊,防止猫粪污染餐具、水源、食物和饲料。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吃生乳、生肉、生蛋等。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大多为隐性感染。

[病因] 本病由刚地弓形虫引起。

弓形虫动物宿主广泛,凡与人关系密切的家畜特别是猫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经胃肠道、接触、输血及器官移植而传播,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

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力受损者及胎儿易患本病。

姜片虫病


拼音:ji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流行区有生食水生植物史。 二、症状 出现慢性上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腹泻每日数次,量多,有奇臭,内含不消化食物。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症者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可有水肿。久病儿童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咬牙、睡眠不安等。 三、辅助检查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便直接涂片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找到虫卵。

治疗: [治疗] 重症患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先调整营养,纠正贫血,然后再驱虫。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5-10毫克/千克,顿服。硫双二氯酚总量3克,顿服或分2次口服。槟榔每日50克,加水煎煮1小时,浓缩至1百毫升,晨空腹服1次或2次,连服3日;或槟榔粉20-30克,空腹顿服。

相关信息: [预防] 不生食带皮壳的生菱、生荸荠等。

姜片虫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

[病因]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导致。

病人和病猪为传染源。

由生食水红菱、荸荠、藕等水生植物而感染。

囊虫病


拼音:n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食用囊虫猪肉史,或确诊有链状带绦虫病者,应进行详细检查有无囊虫病。 二、症状 (一)脑囊虫病 症状极为复杂多样,各型间可相互交叉和转化。可有反复发作的各种类型癫痫,伴失神、各种幻觉和感觉异常;可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膜炎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呈急性发病或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可为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及痴呆;也可产生脊髓压迫症,引起瘫痪、感觉障碍。 (二)皮肤囊虫病 约90%脑囊虫者有皮下囊尾蚴结节。以躯干多见,四肢较少,与皮肤组织无粘连,可自由移动,不痛不痒,也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 (三)眼囊虫病 以眼的视网膜最常见,其次为玻璃体,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三、辅助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 血凝试验检查患者血清或脑脊 液中特异性IgG抗体X线检查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治疗: [治疗] 一、病原治疗 丙硫苯咪唑每日18毫克/千克,分2次口服,10日为--疗程。脑囊虫病用吡喹酮,总量120毫克/千克,于2-4日分次口服,应辅以脱水剂和镇静剂。皮肤囊虫病者有潜在性脑囊虫病可能,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眼囊虫病一般需服2-3个疗程,疗程间隔3-4个月。 二、对症治疗 有颅内高压者应先服地塞米松,每次四毫克,每日4次,或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用7-10日,待颅内压降低后再予吡喹酮治疗。有癫痫频繁发作者,同时抗癫痫治疗。 三、手术治疗 眼囊虫病应手术摘除包囊。脑囊虫病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时需急诊手术摘除。

相关信息: [预防] 彻底治疗猪肉绦虫病人,不吃"米猪肉"。

囊虫病是绦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所致的疾病。

[病因] 本病由链状带绦虫所致。

患者为传染源。

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而造成感染属于内源性自身感染;

患者的手指沾染虫卵经口感染导致外源性自身感染;

若患者本人并无线虫病,当摄人染有他人粪便中虫卵的食物而感染则构成外源性异体感染,占60%-70%。

钱币状湿疹


拼音:qian

症状: 钱币状湿疹是境界清楚、直径1-3厘米的圆形斑块,由红色密集的小丘疹所组成,有浸润肥厚、渗出及结痂、或有干燥鳞屑。好发于手、足及四肢,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迁延甚久

治疗: 治疗应避免刺激,如肥皂热水洗擦,避免饮酒。局部可外用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或去炎松尿素软膏等。

相关信息:

异位性皮炎


拼音:yi

症状: 一、分用 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及成人期三期。 二、症状 (一)婴儿期 多在生后2星期至2个月开始发病,2岁左右缓解,少数转入儿童期。 1.渗出型:见于肥胖婴儿,在额、颊部出现红斑、小丘疹、水疱,因搔抓、摩擦而糜烂、渗出,重者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 2.干燥型:见于瘦弱的婴儿,皮疹呈淡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表面干燥,有糠状鳞屑,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二)儿童期 80%是由婴儿期转变而来,学龄期后好转或消失。 1.湿疹型:皮疹类似亚急性。慢性湿疹。抒发于肘窝、膝窝和两小腿伸侧。 2.痒疹型:皮疹为散在米粒大的丘疹,正常肤色,常伴抓痕,多见于四肢伸侧及背部。 (三)青年及成年期 皮疹主要为泛发的干燥性丘疹,苔藓样变,有人称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好发部位为眼睑、颈部、四肢屈侧。少数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干皮病、鱼鳞病等。

治疗: 一、内用疗法 除同湿疹外,可选用抗炎症介质药如脑益嗪,每次25毫克,每日3次;色甘酸二钠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脱敏疗法是根据脱敏前皮试结果,选择脱敏注射。胸腺肽或胸腺因子D对儿童患者疗效较好。 二、外用疗法 同接触性皮炎的局部治疗。

相关信息:

异位性皮炎也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湿疹。

患者有易过敏体质,本人或家族中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与遗传、免疫及对药物介质异常反应有关,环境因素在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尿布皮炎


拼音:liao

症状: 尿布皮炎是发生在尿布覆盖部位的局限性皮炎。多因尿布更换不及时或加油布、塑料布造成湿热环境而引起。见于尿布覆盖的外阴、臀部、下肢内侧部位。皮疹为大片红斑和少数丘疹,边界清楚严重者有糜烂、渗液。

治疗: 治疗应及时更换尿布,轻者可外用单纯粉剂、炉甘石洗剂,有糜烂时外用30%-50%氧化锌油或10%紫草氧化锌油。

相关信息:
1112131415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