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雕像在文昌落成
1991年4月3日,共和国前名誉主席宋庆龄雕像被树立在她的故乡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
这座由宋庆龄基金会、北京宋庆龄故居赠送的汉白玉半身雕像高约0.8米,连同底座,整个雕像高约3米。
宋庆龄,1893年1月生于上海。
孙中山的夫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会长,并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
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名誉主席;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二、......更多
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逝世
1987年4月4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司徒慧敏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一个华侨家庭。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8年,他赴日本,进东京上野美术学校学习,同时从事电影和无线电的研究。
1930年,司徒慧敏回到上海,参加党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
1932年起从事电影工作,是我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
他联合了一批左翼和进步的艺术工作者,共同拍摄了《桃李......更多
毕加索逝世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
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
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省一位美术教师的家里。
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毕加索4岁开始作画,7岁就崭露头角。
后来,他进入美术学校学习。
15岁时,毕加索的画《第一次......更多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诞辰
1843年6月15日,抒情音乐作曲家格里格生于挪威的贝尔根。
格里格的祖先是苏格兰人。
他的父亲是位商人,母亲是挪威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手,格里格的钢琴启蒙教育便始于他的母亲。
1858年,在著名小提手奥勒·布尔的极力劝说下,格里格被送往莱比锡接受专门教育。
经过4年的进修之后,他于1862年离开了莱比锡。
此后,格里格前往哥本哈根,拜访了北欧大作曲家加代,此行获益非浅。
回国后,格里格结识了年轻爱国的音乐......更多
朱德委员长逝世
朱德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这里重点介绍朱德同志一个特殊爱好——植树。
朱总司令出生于劳动家庭,从小喜欢种树。
琳琅山下药铺垭小学,是朱德同志最早读私塾的地方。
学校院内有他幼年种的核桃树,繁茂葱茏,果实累累,学校大门右侧,还有他幼年时种的一棵香樟树,躯干伟岸,树枝茂密。
小学生们在浓荫下,经常......更多
丹麦作家安徒生逝世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菲英岛欧登塞市一个贫困的鞋匠家里。
他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
14岁时,他只身远离家乡到首都哥本哈根,进了歌唱学校。
但贫寒的生活使他得了病,嗓子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希望继续唱歌了。
后来安徒生进了文法学校,但常常受到轻视和嘲弄。
幸亏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成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慰藉,同时也激起他生活和写作的热情。
1829年他的《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一书出版。
不久,他写的一部......更多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
1949年8月16日,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著名小说《飘》(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名《乱世佳人》)的原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名门,她一生都生活于亚特兰大,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讲美国南北战争的故事。
亚特兰大所在的佐治亚州是南北战争中南军据守的最后防线,小米切尔常常骑马凭吊战争后的遗迹。
在同酒商厄普肖的婚姻破裂后,她嫁给了记者马什,这让守旧的亚特兰大社交界大吃一惊。
李大钊纪念馆在乐亭落成开馆
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开馆仪式1997年8月16日上午在李大钊故乡河北省乐亭县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出席仪式。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为我们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大钊纪念馆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96年8月18日动工兴建,坐落于乐亭新城区中心,占地面......更多
朝鲜北南方总理45年来首次举行会谈
1990年9月4日上午10时10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北方代表团团长延亨默率领北方代表团,乘车越过板门店军事分界线,前往汉城参加首次北南高级会谈。
这是朝鲜半岛分裂45年后北南双方举行的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也是朝鲜政务院总理第一次通过板门店。
此次会谈是根据朝鲜北南双方7月26日达成的协议而举行的。
9月5日,延亨默总理在主旨发言中首先提议双方确定在会谈中应遵守的三项原则,即:1,再次确......更多
墨西哥独立日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运动 的领导人伊达尔哥1753-1811年敲响了教堂的钟,召来了附近的农民和城市贫民。
年近60的伊达尔哥登上讲台,庄严宣布:“对于我们,国王也好,捐税也好,再也不存在了。
这些可恶的赋税,是残暴和奴役的象征,压迫了我们3个世纪。
”接着,他高声问道:“你们愿意自由吗?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去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你们愿意夺回来吗?”群众齐声高呼:“独立万岁!”“绞死殖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