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逝世
斯特朗1885年出生在美国。
她当过记者、特约编辑,一生中写了30多部著作。
斯特朗一生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她曾在前苏联居住近30年,其间,先后访问过西班牙、中国、墨西哥、波兰等国,满怀热情地报道了那里人民的革命斗争。
从1925年第1次访华到1970年在北京逝世,她共访问中国6次,并在中国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
斯特朗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总是在中国革命的关......更多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是全中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
出席代表411人,通过关于当前任务的决议;
选举蔡畅、邓颖超、何香凝、张琴秋、康克清等51人为执行委员。
正式宣告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成立。
1957年9月,改名为中华全国......更多
爱国将领张治中逝世
张治中,字文白,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青年时代,他受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影响,参了军,他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且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是一位有政治远见和正义感的爱国将领。
张治中有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
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他早年也是抱着救国救民的宗旨投笔从戎的。
他一向认为,守土为国是军人的天职。
每当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更多
我国与津巴布韦建交
津巴布韦共和国诞生于1980年4月18日,是非洲大陆获得民族独立的第50个国家。
它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边和西北与博茨瓦那、赞比亚相连,是个内陆国家。
津巴布韦面积390,759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左右,其中黑人约占95%,主要为班图语系的马绍纳族和马塔贝莱族,欧洲白种人约占人口的4.5%。
津巴布韦在班图语系中是“石头城”或“石屋”的意思。
在首都哈拉雷市以南300多公里的地......更多
陈镜开创造次轻量级抓举151公斤世界纪录
陈镜开,中国举重运动 员,广东省东莞县石龙镇人。
从小喜爱健身运动 ,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举重,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中,他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特的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这是中国运动员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1956-1964年,在上海、广州、北京、太原、莫斯科、莱比锡等国内外的重大举重比赛......更多
叶剑英诞辰
叶剑英同志于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
他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
1916年随父赴南洋。
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
翌年10月,随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
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诞辰
伏尼契,爱尔兰女作家。
1864年5月11日生。
自幼丧父,全家移居伦敦。
她结识了不少流亡伦敦的俄、意革命者,曾赴俄旅游两年,并担任流亡者的杂志《自由俄罗斯》的编辑。
她的主要作品为小说《牛虻》(1897),描写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的斗争。
主人公“牛虻”出身富商家庭,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起义活动,被捕不屈,英勇献出生命。
这部小说出版同时就在俄国翻译出版,受到苏联作家尼·阿......更多
庄希泉逝世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庄希泉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1988年5月14日上午11时16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100岁。
庄希泉祖籍福建安溪,1888年9月9日生于厦门的一个商人家庭,曾就读于厦门东亚书院和前清举人办的学馆,18岁便开始在上海经商。
早年,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实业救国。
1911年底上海光复后,为解决军无粮饷、民无生计的困境,庄希泉受上海军政府委托,组织“南洋募饷队”急赴南洋筹款。
在这次......更多
赵朴初逝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赵朴初同志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
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
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更多
新闻工作者雅各布·里斯逝世
1914年5月26日,美国记者雅各布·里斯病逝。
1870年,21岁的里斯从丹麦移居美国寻找生活之路。
后担任纽约一家报纸的记者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
他尖锐的文笔和令人震惊的照片,如《另一半人怎样生活》(记述纽约贫民窟肮脏)引起世人关注,也赢得了西奥多·罗斯福的友谊和各地改革者的尊敬。
后来,他专门报道贫民的生活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