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极端仇恨,自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变法起,顽固派即开始策划政变,推翻新政。
9月21日,慈禧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并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
旋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废除全部新政。
戊戌变法失败。
邓小平提议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时说,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好的国际环境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
12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贸促会访华团时又指出,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
国际政治领域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更多
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1973年9月22日,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弗尔特市,为犹太人后裔,美国前国务卿。
1938年因不堪纳粹对犹太人迫害,全家迁居英国,同年转到美国。
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中服役。
战后在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
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哈佛大学国防研究班执行主任、防务研究计划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等职。
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驶入北京
1988年9月22日,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驶入北京火车站。
这列“东方快车”于9月7日从法国巴黎出发,途经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和中国,最终再由巨轮载负过海到达日本。
此行是“东方快车”自十九世纪开驶以来最遥远的一次漫游。
这趟豪华列车上的六十一位旅客,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等七个国家。
为着享受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旅行生活,每位旅客要花费二万美元。
“东方快车”在北京停留两天,......更多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
1998年9月22日,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京宣告成立。
这个中心是国家设立的综合性著作权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有,版权代理、作品登记、作品鉴定、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版权刊物出版等诸多方面。
其中包括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机构改革方案,由国家版权局移交给中心行使的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外国和港澳台作品的版权登记、版权质押合同登记、......更多
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
1913年9月23日,法国飞行员罗兰·加罗斯用7小时53分驾机从法国飞往突尼斯成功,创下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的记录。
9月23日,法国飞行员罗兰·加罗斯从戛纳附近的弗雷朱斯飞行347公里273公里在海空上到达突尼斯附近的比塞大。
很长时间以来加罗斯就计划飞越地中海。
虽然他的朋友们试图劝阻,加罗斯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他甚至拒绝了法国海军当局所提供的派一队鱼雷艇护送他的援助,以便在他万一被迫坠落入水时进行援......更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1953年9月23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改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
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文学艺术团体的联合会组织。
会址在北京。
下属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等专业协会。
全国文联的任务是:团结和动员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努力创作和学习,积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丰富人......更多
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清政府出洋考察五大臣在北京车站被炸。
刺客吴樾自己被炸裂胸腹,手足皆断,当场身死。
吴樾时年仅27岁,安徽桐城人,保定高等学堂学生。
1900年至上海、直隶,广交志士,与陈天华、赵声等结为知交,推崇“暗杀”、“恐怖革命”等信念。
1905年,利用假期赴京,图谋炸毙铁良,但屡未得手。
获知五大臣将出洋后,吴樾潜入北京,9月24日,他抱炸弹登上五大臣的专车,谋炸五大臣。
因人多拥挤,车身震动,......更多
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
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
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
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
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更多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遇刺
班达拉奈克出生于锡兰现斯里兰卡一个显赫的家庭,这使他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班达拉奈克从科伦坡的圣·托马斯学院毕业后,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法律。
在牛津大学,他由于富有辩才而获得“剑”的称号。
1923年,班达拉奈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伦敦内殿法学会高级律师资格。
回国后,他先当了两年律师,然后弃法从政。
班达拉奈克自从步入政坛,就积极从事民族解放运动 。
当时的锡兰,是英属自治领地,政府奉行“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