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é①选择。

《〈论语〉六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区别。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焉?

yān①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

”②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④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

《十则》:“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更多

kōng见“硿硿”。

【硿硿】形容敲打石头的声音。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

kāi①开(门);

(把门)打开。

《木兰诗》:“~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

”《山市》:“窗扉皆洞~。

”②打开;

开启。

《过秦论》:“秦人~关延敌。

” 《左忠毅公逸事》:“公辨其声,目不可~。

”《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妆镜也。

”【引】使……舒畅;

使……展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颜。

”③(花)开;

开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更多

kòu①拉住;

牵住。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驾,将走邮棠。

太子与郭荣~马。

”②通“叩”。

敲击;

敲打。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之。

”③通“叩”。

叩问;

询问。

《大铁椎传》:“~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cǎi①摘取。

《陌上桑》:“罗敷善蚕桑,~桑城南隅。

”《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

”②采取;

选择。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③色彩,又写作“彩”。

《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

”④彩色丝织品。

晃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食必梁肉。

”⑤文章的词藻。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色,夸声音。

”⑥神态。

李白《白马篇》:“......更多

chā①差别;

相差。

《狱中杂记》:“无~,谁为多与者?

”②差错;

错误。

《失街亭》:“若有~失,乞斩全家。

”③略微。

《后汉书•光武帝纪》:“令军士屯田,粮储~积。

”chāi①差遣;

派遣。

《陈州粜米》:“特地~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

”②差役;

公务。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使不寻俗。

”chài病愈,后写作“瘥”。

《祭妹文》:“后虽小~,犹尚 ,无所娱遣。

”cī①长短、高低不齐。

《小石......更多

tóng①年轻的奴隶或奴仆。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儿童;

少年。

《童区寄传》:“~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③秃;

光秃。

《进学解》:“头~齿豁,竟死何裨?

”④幼稚;

愚昧。

贾宜《新书•道术》:“反慧为~。

”【童龀】儿童;

小孩。

【童蒙】⒈幼稚不懂事的孩童。

⒉知识浅陋。

⒊愚昧无知。

【童生】明清时没有获得秀才资格成为官学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

【童子】⒈少年;

儿童。

⒉童生。

chì①排斥,斥退。

《汉书•武帝纪》:“与闻国政而益于民者~。

”《盐铁论•利议》:“是孔丘~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②责备,斥责(后起意义)。

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③指。

柳宗元《六逆论》:“盖~言择嗣之道。

”(大概指的是选择继承人的道理。

)④开拓。

《盐铁论•非鞅》:“~地千里。

”⑤侦察,探测。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使司马~山泽之险......更多

fǔ①砍物用的工具。

《寡人之于国也》:“~斤以时入山林。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又】专指兵器或刑具。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质以请罪。

”②用斧砍。

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冰持作糜。

”③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

《礼记•檀弓》:“加~于椁上。

”查询

1234 共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