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zī①钱财;
物资。
《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粮,为卿后援。
”②积蓄。
《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③供给;
资助。
《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一次。
”④资本;
依托。
《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也。
”⑤天赋。
《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
”⑥通“咨”。
询问。
《礼记•表记》......更多
昏
hūn①黄昏;
傍晚。
《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害~晓。
”②黑暗;
昏暗。
《项脊轩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
”③糊涂;
迷乱。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也以~气出之,惧其味没而杂也。
”《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愚钝。
《为学》:“吾资之~不逮人也。
”⑤失去知觉;
昏迷。
《范进中举》:“却也打晕了,~倒于地。
”【又】视觉模糊。
《新唐书•魏征传》:“臣眊~,不能......更多
工
gōng①工匠、手工业者。
《荆轲刺秦王》:“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以药淬之。
” 《师说》:“巫医乐师百~之人,不耻相师。
”《石钟山记》:“而渔~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②纺织、刺绣、雕刻等手工艺方而的工作。
《管子•问篇》:“处女操~事者几何人?
”③乐工;
乐人。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使~为之歌《周南》、《召南》。
”④精;
精巧。
《扬州慢》:“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善于;
擅长......更多
利
lì①锋利;
锐利。
与“钝”相对。
《劝学》:“金就砺则~。
”②利益;
好处。
与“害”相对。
《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三世矣。
”【又】以……为利。
《伤仲永》:“父~其然也,日板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有利;
得利。
《苦斋记》:“良药苦口~于病。
”④顺利。
《赤壁之战》:“操军不~,引次江北。
”⑤盈利;
取利。
《冯谖客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之。
”【又】盈利之物。
《促织》:“欲居之以为~,而高其直。
略
lüè①疆界。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公与之武公之~,自虎牢以东。
”【又】划定疆界。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
”②巡行;
巡视。
《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地焉’。
”③通“掠”。
掠夺;
夺取。
《荆轲刺秦王》:“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④谋略;
计谋;
策略。
《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
”⑤忽略;
不重视。
《叔向贺贫》:“~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
”⑥大略;
大概;
大致。
《赤壁之战》:......更多
无
wú①没有。
《黔之驴》:“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不;
别。
《硕鼠》:“硕鼠硕鼠,~食我麦。
”③不论;
无论。
《师说》:“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贫穷;
无资财。
《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
”【无道】行为暴虐,不施仁政。
【无非】无一不是;
全部都是。
【无几】⒈不多;
很少。
⒉没有希望。
⒊不久。
【无乃】莫非;
恐怕;
岂不是。
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奇
qí①奇异;
不同寻常。
《涉江》:“余幼好此~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又】不常用的;
罕见的。
《活板》:“有~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又】以…为奇;
认为…奇特。
《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之。
”②以……为奇;
惊异。
《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其才,累召不应。
”《伤仲永》:“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佳;
好。
《孔雀东南飞》......更多
童
tóng①年轻的奴隶或奴仆。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儿童;
少年。
《童区寄传》:“~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③秃;
光秃。
《进学解》:“头~齿豁,竟死何裨?
”④幼稚;
愚昧。
贾宜《新书•道术》:“反慧为~。
”【童龀】儿童;
小孩。
【童蒙】⒈幼稚不懂事的孩童。
⒉知识浅陋。
⒊愚昧无知。
【童生】明清时没有获得秀才资格成为官学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
【童子】⒈少年;
儿童。
⒉童生。
储
chǔ①储存,蓄积。
《韩非子•十过》:“仓天积粟,府无~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
”【又】指储存的粮食或物资。
②置备,聚集。
《汉书•何並传》:“林卿素骄,惭于宾客,並度其为变,~兵马以待之。
”③副,辅佐。
见“储君”、“储佐”。
【又】储君,太子。
④等待。
张衡《东京赋》:“并夹既设,~乎广庭。
”【储君】副君,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后汉书•郑众传》:“太子~,无外交之义。
”【储思】1.集中心思,专心致志......更多
其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