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è①拉;

拽。

《汉书•陈馀传》:“吏尝以过笞馀,馀欲起,耳~使受笞。

”②收敛;

收紧。

《原君》:“~缄滕,固扃鐍。

”③捉拿;

拘捕。

《国语•吴语》:“~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

”④提起;

撩起。

《后赤壁之赋》:“予乃~衣而上。

”⑤整理;

整顿。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⑥代理。

《史记•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政。

”⑦辅助;

帮助。

王符《潜夫论•赞学》:“~之以良朋,教之以明......更多

jīng①古代一种饰有牦牛尾和五色羽毛,用于指挥和开道的旗帜。

泛指军旗。

《赤壁赋》:“舳舻千里,~旗蔽空。

”《国殇》:“~蔽日兮敌若云。

”②表彰。

《五人墓碑记》:“且立于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

”【旌麾】⒈帅旗。

⒉借指军队。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

láo①关养牲畜的栏圈。

《战国策•楚策》:“亡羊补~,未为晚也。

”②祭祀用的牲畜。

《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告庙。

”③监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到~城里,先请了差拨。

”成语有“画地为牢”。

④牢固;

坚实。

《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甚。

”【牢愁】忧郁不平。

【牢笼】⒈包罗。

⒉笼络。

⒊笼子。

【牢落】⒈廖落;

荒废。

⒉稀疏。

⒊孤寂;

无所寄托。

【牢羞】牛羊等祭品。

xiá①狭窄;

窄。

《核舟记》:“盖简桃核修~者为之。

”②少;

小。

《史记•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者~,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狭斜】窄巷曲街,后指代妓院。

yì①商议;

讨论。

《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

”②意见;

主张。

《赤壁之战》:“诸人持~,甚失孤望。

”【议论】评论好坏、是非。

jīn①金子;

黄金。

《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一饼。

”【又】指铜。

《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

”②泛指钱币;

钱财。

《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以私之。

”③金属的通称。

《劝学》:“~就砺则利。

”《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人十二。

”④金属制成的器皿器具。

《木兰诗》:“朔气传~柝,寒光照铁衣。

”⑤像金属般的;

比喻坚固。

《过秦论》:“自为关之......更多

zuò大堂前东面的台阶。

古代宾客相见时,客人走西面的台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

,常“阼阶”连用。

《礼仪•乡饮酒》:“主人~阶上……宾西阶。

”【引】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因此以“阼”指帝位。

《史记•文帝本纪》:“皇帝即~。

dǐng①人的头顶。

《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而卧,无可旋避。

”②物体最高的部分。

《雁荡山》:“山~有大池。

”③用头支持。

周邦彦《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④支撑;

承受。

《西游记》:“扫地的,也是他,~门的,也是他。

”⑤最;

极。

《制台见洋人》:“外国人~讲情理。

”⑥顶替。

《文献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盗取其钱。

”⑦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林黛玉进贾府》:“......更多

jī①敲击;

敲打。

《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而求之。

”②敲打弹奏(乐器)。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筑,荆轲和而歌。

”③撞击;

碰撞。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柱。

”④击刺。

《鸿门宴》:“请以剑舞,因~沛公于坐。

”⑤攻打;

攻击。

《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秦军。

”⑥打劫。

《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

”⑦拍打。

《涉江》:“齐吴榜以~汰......更多

bàn①一半,二分之一。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曾无一言~词送我。

”②中间。

《登泰山记》:“~山居雾若带然。

”pàn大块。

《汉书•李陵传》:“令军人持二升糒,一~冰。

”【半壁】1.墙的一半.2.半边。

刘沧《雨后游南门寺》:“~楼台秋月迥,一川烟水夕阳平。

1112 共1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