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
xié邪恶;
不正。
《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曲之害公也。
”yé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马说》:“其真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邪辟】乖戾不正。
【邪赢】用不当手段来获利。
陪
péi①重叠的;
隔了一层的。
《后汉书•袁绍传》:“拔于~隶之中。
”②伴随;
陪伴。
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出~玉辇行。
”③辅助。
杨恽《报孙会宗书》:“~辅朝廷之遗忘。
”【陪臣】诸侯的大夫,对天子自称为陪臣。
颐
yí①面颊。
《孙子•九地》:“偃卧者涕交~。
”②保养。
嵇康《幽愤诗》:“~性养寿。
”③无意义。
《史记•陈涉世家》:“客曰:‘夥~!
涉之为王沈沈者!
’”
颓
tuí①倒塌。
《礼记•檀弓》:“泰山其~乎,梁木其坏乎。
”②下坠。
潘岳《寡妇赋》:“岁云暮兮日西~。
”③衰败;
败坏。
《训俭示康》:“嗟乎,风俗~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恭顺;
安详。
《北史•庾信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然,有过人者。
”【颓放】散慢而不拘礼法。
也
yē①用于句末。
1。
表判断。
《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
”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马说》:“安求其能千里~?
”3.表感叹。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
《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
”5.表示陈述或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判断。
《黔之驴》:“虎见之,庞然......更多
伊
yī①指示代词,此。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人,在水一方。
”②第三人称代词。
彼;
他。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江家我顾~,庾家~顾我。
”③句首语气词。
潘岳《西征赋》:“~故乡之可怀。
”④句中语气词。
谢惠连《赠别》诗:“岂~千里别。
”柳宗元《敌戒》:“纵欲不戒,匪愚~耄。
”【伊人】这个人;
这些人。
【伊始】当初;
开始。
依
yī①依靠;
依托。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②帮助。
《汉书•礼乐志》:“声~咏,律和声。
”③依从;
应允。
《窦娥冤》:“有一事肯~窦娥,便死而无怨。
”④依照;
按照。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依稀】模糊;
不清晰。
【依依】⒈轻柔的样子。
⒉茂盛的样子。
⒊留恋不舍的样子。
⒋仿佛;
好像;
隐约。
兮
xī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相当于“啊”、“呀”。
《涉江》:“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
创
chuāng伤;
伤口。
《书博鸡者事》:“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
”《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
”chuàng开创,首创。
《出师表》:“先帝~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复庵记》:“华下之人助之材,以~是庵而居之。
”【创痏】1.创伤,疮伤。
2.比喻民生疾苦,祸害。
【创痍】也作“创夷”。
1.创伤。
班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被于草棘。
”2.比喻人民遭受的战祸......更多
取
qǔ①割取。
《周礼•大司马》:“获者~左耳。
”②俘获;
捕获。
《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吴元济。
”③攻占;夺取。
《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宋。
”④拿取;
拿。
《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⑤取得;
获得。
《谏太宗十思疏》:“岂~之易守难乎?
”⑥提取;
取出。
《劝学》:“青~之于蓝,而青于蓝。
”⑦通“取”,娶妻。
《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⑧可取之处。
《答韦立师道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