赜
zé深奥;
玄妙。
《周易•系辞上》:“探~索隐。
”
轶
yì①超车。
【引】超越。
《汉书•扬雄传上》:“~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
”【又】超群的。
《汉书•王褒传》:“因奏褒有~材。
”②通“溢”。
水溢出。
《汉书•地理志上》:“道沇水,东流为泲,入于河,~为荥。
”③袭击。
《左传•隐公九年》:“惧其侵~我也。
”④通“佚”。
散失。
《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事。
”⑤通“逸”。
隐逸。
《后汉书•赵岐传》:“无隐士,无~民。
”zhé通“......更多
逸
yì①马脱僵奔跑。
《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道左。
”②释放。
《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楚囚。
”③安闲;
安逸。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放荡。
《柳毅传》:“而夫婿乐~,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⑤超过一般的。
《孙雀东南飞》:“云有第五郎,娇~未有婚。
”⑥通“佚”。
散失;
亡夫。
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
”【逸才】才能在常人之上的人。
【逸民】避世隐居的人。
遁
dùn①逃跑;
逃离。
《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
”《冯婉贞》:“敌弃炮仓皇~。
”②隐去。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隐。
”【辨】遁,逃。
两字都指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脂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
【遁迹】避世隐居。
【遁天】违背自然规律。
【遁巡】欲行又止,迟缓不决的样子。
骏
jùn①好马。
李商隐《瑶池》:“八~日行三万里。
”【引】急速。
《诗经•周颂•清庙》:“~奔走在庙。
”②通“峻”,高而陡峭。
《诗经•大雅•崧高》:“~极于天。
”
鸠
jiū①鸟名,也称鸬鸠、斑鸠。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盈之。
”②聚集,收集。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集兆民,于兹魏土。
”③安定。
《左传•隐公八年》:“君释三国之图以~其民,君之惠也。
”④度量(土地)。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薮泽。
郛
fú①外城。
《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
”②不切实际。
毛奇龄《山阴陈母马太君八十寿序》:“唯在积之者不~,而后传之者有永。
”查询
阻
zǔ①险要的地方。
《子鱼论战》:“古之为军也,不以~隘也。
” 《隆中对》:“若跨荆、益,保其险~。
”②艰险;
险阻。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且长,会面安可知?
”③阻断;
阻截。
《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绝。
”《子鱼论战》:“~而鼓之,不亦可乎?
”④恃;
倚仗。
《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兵而安忍。
”⑤疑惑。
《左传•闵公二年》:“狂夫~之。
”⑥艰难。
《尚书•舜典》:“黎民~饥。
”【阻深......更多
隧
suì①地道。
《左传•隐公元年》:“大~之中。
”【又】特指墓道。
《左传•僖公二十年》:“请~,弗许。
”【引】通道;
道路。
张衡《西京赋》:“俯察百~。
”②通“燧”,烽火台。
班彪《北征赋》:“登障~而遥望。
”zhuì通“坠”。
落下;
掉下。
《淮南子•说林》:“悬垂之类,有时而~。
”
雉
zhì①一种鸟,也叫野鸡。
《庄子•养生主》:“泽~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②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国之害也。
”【引】城墙。
谢眺《和王著作八公山》:“出没眺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