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zhái姓。
dì①长尾巴的野鸡。
李白《山鹧鸪词》:“山鸡~雉来相劝。
”②古代乐舞所执的野鸡毛。
《诗经•邶风•简兮》:“右手秉~。
”③用野鸡毛装饰的衣服、车子、道 具等器物。
《诗经•卫风•硕人》:“~茀以朝。
”④通“狄”。
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翟茀】古代一种用翟羽装饰屏障,贵妇所乘的车子。
者
zhě①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
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
《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
《齐桓晋文之事》:“......更多
脸
liǎn①面颊的上部。
《柳毅传》:“然而蛾~不舒。
”②指整个面部。
《明湖居听书》:“长长鸭蛋~儿。
”③面子;
颜面。
《红楼梦》:“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呢。
”
诸
zhū①众;
各个。
《陈涉世家》:“~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②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
《兰亭集序》:“或取~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③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
《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
”④相当于“之”。
《孟子•公孙丑》:“王如改~,则心反予。
”【诸母】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
谁
shuí①谁;
什么人;
哪个(些)人。
《殽之战》:“且行千里,其~不知?
”②哪个。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堪折?
”【谁何】⒈谁。
⒉诘问;
盘问。
貊
mò①一种动物。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哀牢)出~兽。
”②我国古代对东北部一个民族的称呼;
又写作“貘”。
《盐铁论•通有》:“求蛮~之物,以眩中国。
”
赤
chì①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
《登泰山记》:“日上,正~如丹。
”②至诚;
真纯。
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心于诸贤腹中。
”③空;
徒。
成语有“~手空拳。
”④光;
裸露。
《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条条的。
”【赤壁】1.地名。
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
2.水名。
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数千里。
”【赤立】空无所有的样......更多
身
shēn①人或动物的躯干。
《国殇》:“首~离兮心不惩。
”②整个身躯。
《狼》:“~已半入,止露尻尾。
”③自身;
本身;
自己。
《师说》:“于其~也,则耻师焉。
”④亲自。
《隆中对》:“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一生;
生命。
《陟江》:“固将重昏而终~。
”《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以逃。
”⑥同“娠”,身孕。
《与妻书》:“且以汝之有~也,更恐不胜悲。
”
迭
dié①交替地;
轮流地。
《旧唐书•黄巢传》:“南衙、北司~相矛盾。
”②及。
董解元《西厢记》:“一个走不~和尚,被小校活拿。
”yì①通“轶”。
袭击。
《左传•成公十三年》:“~我殽也。
”②通“逸”。
奔跑。
《孔子家语•颜回》:“其马将必~。
”查询
遁
dùn①逃跑;
逃离。
《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
”《冯婉贞》:“敌弃炮仓皇~。
”②隐去。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隐。
”【辨】遁,逃。
两字都指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脂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
【遁迹】避世隐居。
【遁天】违背自然规律。
【遁巡】欲行又止,迟缓不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