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①记载;

记述。

《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游者甚众。

”②记忆;

记得。

《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③公告;

布告。

《冯谖客孟尝君》:“后孟尝君出~,问门下诸客。

”④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

《五人墓碑记》:“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

”⑤标记;

符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仓廒内自有官司封~。

”⑥胎记;

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更多

jiǎng①讲和;

构和。

《史记•甘茂列传》:“樗里子与魏~,罢兵。

”②研究;

讨论。

《柳毅传》:“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火经。

”③讲求;

重视。

《谭嗣同》:“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中外之故,国主变法。

”④讲解;

解说。

《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

”⑤讲习;

练习。

《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武。

”⑥行;

用。

《芋老人传》:“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钧礼。

chāo①跃上;

跳上。

《殽之战》:“左右免胄而下,~乘者三百乘。

”②越过;

跳过。

《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北海。

”③越级;

破格。

《谭嗣同》:“皇上~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④超出;

胜过。

《韩非子•五蠹》:“~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⑤遥远。

《国殇》:“平原忽全民路~远。

”⑥怅惘;

若有所失的样子。

《庄子•徐无鬼》:“武侯~然不对。

”【超忽】1.逾越。

陈寿《三国志......更多

yí①遗失;

丢失。

《过秦论》:“秦无亡矢~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放弃;

舍弃。

《师说》:“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

”③遗失的东西。

《乐羊子妻》:“况拾~求利以污其行乎?

”④遗留。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恨也。

”【又】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

《序》:“否则不能继述先烈~志且光大之。

”wèi①赠送。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闻之,往请,欲厚~之。

”②给予的东西。

《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更多

bāng①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

《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②分封。

柳宗元《封建论》:“~群后。

”(后,即诸侯)【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

《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

”【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

【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

zhèng①姓。

②周代的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重】⒈频繁。

《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降符合之意。

”⒉殷勤。

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

bù①率领。

《群英会蒋干中计》:“瑜自~诸将接应。

”②军队编制单位。

《失街亭》:“某为前~,理合当前破敌。

”③部属。

《赤壁之战》:“瑜~将黄盖。

”④门类。

《琵琶行》:“名属教坊笫一~。

”⑤官府;衙门。

《孔雀东南飞》:“还~白府君。

”⑥部门。

旧时中央政府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⑦用于书籍。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此一~开国血史可传也而不朽。

”【部曲】本为军队的编制,后用来称号私人......更多

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后汉书•张奂传》:“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地。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江月。

gōu①衣带上的钩。

【引】各种挂东西的钩。

《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

”②钩取;

捉取。

《狱中杂记》:“少有连,必多方~致。

”③钩连;

牵连。

《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党之捕遍于天下。

”④木匠用来画圈的工具。

《庄子•马蹄》:“曲者中~,直者应绳。

”⑤一种兵器。

左思《吴都赋》:“吴~越棘。

”⑥镰刀。

《汉书•龚遂传》:“诸持鉏~田器者,皆为良民。

”【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

【钩援】登成之具。

míng①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戒自己的文字。

《礼记•祭统》:“夫鼎有~。

铭者,自名也,自名胜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诸后世也。

”②铭刻在心;

永记不忘。

《三国志•周鲂传》:“~心立报。

”③在石碑上刻字(刻铭文)。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功会稽岭。

”④一种文体。

刘禹锡作有《陋室铭》。

1112131415 共3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