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ì①眼泪。

《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

” 《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

”②流眼泪;

哭泣。

《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泣矣。

”③鼻涕。

王褒《僮约》:“目泪下,鼻~长一尺。

”【辨】涕、泗、泪。

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

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泪。

【涕泗】眼泪与鼻涕,形容悲......更多

láo①关养牲畜的栏圈。

《战国策•楚策》:“亡羊补~,未为晚也。

”②祭祀用的牲畜。

《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告庙。

”③监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到~城里,先请了差拨。

”成语有“画地为牢”。

④牢固;

坚实。

《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甚。

”【牢愁】忧郁不平。

【牢笼】⒈包罗。

⒉笼络。

⒊笼子。

【牢落】⒈廖落;

荒废。

⒉稀疏。

⒊孤寂;

无所寄托。

【牢羞】牛羊等祭品。

shì①去;

离去。

《论语•子罕》:“了在川上曰:‘~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奔跑。

《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

”③消逝;

消失。

《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

”④死。

《序》:“既痛~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勖。

”⑤通“誓”,发誓。

《硕鼠》:“~将去女,适彼乐土。

yǐ①表示肯定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

《扁鹊见蔡桓公》:“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②表示推测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

《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③用于感叹,可译为“了”、“啊”。

《愚公移山》:“甚~,汝之不惠!

”④表示请求、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老臣不能从。

”⑤与其他疑问词结合,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为“了”、“呢”。

《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更多

cù①聚集;

簇拥。

《舟夜书所见》:“微微风~浪,散作满河星。

”②丛;

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开无主,可爱深红爱线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行了一回,望见一~人家。

”【簇新】崭新。

fān①飞;鸟飞。

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

”②翻动;飘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

”③翻动。

《红楼梦》:“王夫人取时,~寻了半日。

”④翻倒;倾覆。

《琵琶行》:“血色罗裙~酒污。

”⑤越过。

《明湖居听书》:“及至~到傲来峰顶。

”⑥反而;反倒。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到乡~似烂柯人。

”⑦依照曲调写作曲词。

《琵琶行》:“为君~作琵琶行。

”⑧翻译。

《旧唐书•姚崇传......更多

fù报丧;

报告人死了的消息。

颜延之《陶征士诔》:“省~却赙。

”今有“讣闻”、“讣告”。

qiáo谯楼。

《新唐书•马燧传》:“为二门,设~橹。

”【谯楼】(筑在城门上方的)了望楼。

dǐng①人的头顶。

《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而卧,无可旋避。

”②物体最高的部分。

《雁荡山》:“山~有大池。

”③用头支持。

周邦彦《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④支撑;

承受。

《西游记》:“扫地的,也是他,~门的,也是他。

”⑤最;

极。

《制台见洋人》:“外国人~讲情理。

”⑥顶替。

《文献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盗取其钱。

”⑦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林黛玉进贾府》:“......更多

juǎn①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

《过秦论》:“有席~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②翻卷;

掀起;

裹起。

《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起千堆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我屋上三重茅。

”③席卷;

全部盗取或侵吞。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了两家的银子逃去。

”juàn①书卷;

书籍。

《核舟记》:“鲁直左手执~末,右手指~。

”②整部书的一部分。

《后序》:“使北营,留北......更多

1617 共1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