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更多
典
diǎn①重要的书籍、文献。
《张衡传》:“自书~所记,未之有也。
”《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籍皆为板本。
”②法则;
制度。
《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宪。
”③从前的文物、制度。
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数~而忘其祖。
”④掌管;
主管。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军,搴旗者数矣。
”⑤抵押。
杜甫《曲江》:“朝回日日~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更多
写
xiě①摹画。
《齐民要术•园篱》:“复~鸟兽之状。
”今有双音词“写生”。
【引】抄写;
誊写。
《晋书•左思传》:“竞相传~。
”【引】模仿。
《韩非子•十过》:“有鼓新声。
……子为我听而~之。
”②书写;
写字。
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殷勤待~,书中长恨。
”③倾注;
倾泻。
《周礼•地官•稻人》:“以浍~水。
”【又】倾倒。
杜甫《野人送朱樱》:“数回细~愁仍破。
”【引】抒发。
李白《扶风豪士歌》:“开心~......更多
初
chū①开始,开头。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
”《桃花源记》:“~极狭,才通人。
”《原君》:“有生之~,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②当初,先前。
多用于追述往事。
《赤壁之战》:“~,鲁肃闻刘表卒。
”③刚,才。
《两小儿辩日》:“日~出大如车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涕泪满衣裳。
”《赤壁之战》:“~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④原来,本来。
《原君》:“~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更多
卒
zú①步兵;
士兵。
《过秦论》:“率疲弊之~,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乘。
”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
《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之田。
”《谋攻》:“全~为上,破~次之。
”③差役;
隶卒。
《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感焉。
”④死。
《董宣执法》:“年七十四,~于官。
”《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
”⑤完成;
完结。
《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更多
及
jí①赶上;
追上。
《殽之战》:“~诸河,则在舟中矣。
”②至;
到;
到达。
《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
”《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③遭遇;
遇到。
《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
”④推及;
涉及。
《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人之老。
”⑤来得及。
《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召下兵。
”【又】指充足的应付时间。
《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⑥赶......更多
召
zhào①呼唤。
《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下兵。
”②召见。
《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不应。
”③召集。
《陈涉世家》:“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招致。
《吕氏春秋•君守》:“此所谓以阳~阳,以阴~阴。
”
向
xiàng①朝北的窗户。
《诗经•七月》:“塞~墐户。
”②朝着;
向着。
《狼》:“狼不敢前,眈眈相~。
”《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③趋向;
奔向。
《赤壁之战》:“到夏口,闻操已~荆州。
”④接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
”⑤刚才。
《赤壁之战》:“~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⑥从前;
过去。
《兰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察今》:“~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⑦假......更多
呈
chéng①呈现;
显现。
《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袅娜之姿。
”②恭敬地送上;
呈送。
《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
~卷,即面署第一。
”《谭嗣同》:“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书之中而已。
”③下对上的一种公文。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
”【呈露】显露。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
”【呈形】显露形象。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方足圆首,含气~。
”【呈艺......更多
坟
fén①土堆。
屈原《九章》:“登大~以远望兮。
”【又】大堤。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伐其条枚。
”②坟墓。
《史记•文帝本纪》:“不治~,欲为大省。
”③大。
《诗经•小雅•苕之华》:“牂羊~首。
”④典籍名称,传说中远古时代三皇作的书叫“三坟”。
五典,传说中远古时五帝所作的书。
【辨】坟,墓。
“坟”,有土堆的意思,而“墓”没有。
坟高而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