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
yì①舀;
把液体盛出来。
《诗经•大雅•泂酌》:“~彼注兹。
”②牵;
拉。
郭璞《游仙诗》:“左~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引】提携。
《新唐书•李频传》:“合大加奖~,以女妻之。
”③通“抑”。
抑制。
《汉书•杜邺传》:“钦欲~损凤权。
”【又】谦退。
朱浮《与彭宠书》:“侠游谦让,屡有降~之言。
”④通“揖”。
作揖。
《荀子•议兵》:“拱~指麾。
”【挹退】谦让。
葱
cōng①蔬菜名。
潘岳《闲居赋》:“菜则~韭蒜芋,青笋紫姜。
”②青绿色。
《礼记•玉藻》:“三命赤韨~衡。
”chuāng见“葱灵”。
【葱茏】青翠茂盛。
欧阳修《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而可悦。
”【葱蒨】1.草木青翠茂盛。
江淹《杂体诗》之二十四:“青林结冥濛,丹巘被~。
”2.比喻才华横溢。
汤显祖《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山海姿,公才发~。
”【葱灵】有窗的载衣物车。
葱,通“囱(后作“窗”......更多
词
cí①言词,词语。
《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
”《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②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
如“宋词”、“辛弃疾词”。
【词话】1.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体裁同诗话相似。
2.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说有唱。
3.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
【词林】1.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
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
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更多
九
jiǔ①九。
②泛指多数或多次。
《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
”【九泉】⒈深渊。
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迷信指阴间。
【九天】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⒉指天的最高处。
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九原】⒈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
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
阴间。
【九州】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
《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⒉泛指中国。
【九族】九代......更多
光
guāng①光芒;
光亮。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
”《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 【又】发光。
《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
” 【又】照耀。
《尚书•洛诰》:“惟公德明~于上下。
”②光彩。
《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
”③明亮。
《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
”④光荣;
荣耀。
《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宠。
”⑤光景;
景色。
《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融融。
”⑥时光;
时间......更多
咂
zā①吸。
《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脓血的苍蝇。
”②品味;
体会。
《水浒传》:“武松提起来~一~,叫道:‘这酒也不好。
’”【咂嘴】用舌头抵住门齿,吸气发音,表示羡慕、赞叹或可惜。
夫
fū①成年男子。
《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论积贮疏》:“一~不耕,或受之饥。
”②大丈夫。
《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也。
”③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智取生辰纲》:“农~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
”④女子的配偶;
丈夫。
《陌上桑》:“罗敷自有~。
”fú①⒈这;
那。
《归去来兮辞》:“乐~天命复奚疑?
”⒉他。
《左传•襄......更多
尖
jiān①(物体的末端)细小而尖锐。
杜甫《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
”②物体末端细小而尖锐的部分。
罗隐《咏峰》:“不论平地与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③尖刻。
姚合《和座主相公面亭秋日即事》:“诗冷语多~。
”④声音尖而细。
贾岛《客思》:“促织声~~针似,更深刺著旅人心。
”⑤拔尖的;
出色的。
《红楼梦》:“留的~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⑥打尖,中途休息略进饮食。
《儿......更多
痛
tòng①疼痛。
《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
”②悲痛;
悲哀。
《后序》:“~定思~,~何如哉。
”③痛心。
《出师表》:“未尝不叹息~恨于桓灵也。
”④痛恨;
怨恨。
《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⑤痛快地;
尽情地。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
”
摩
mó①抚摸;
摩挲。
《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玩之不已。
”②摩擦。
《礼记•内侧》:“濯手以~之,去其皱。
”③迫近;
接近。
《左传•宣公十二年》:“~垒而还。
”④揣测;
体会。
《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期月而诣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