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
dòng①洞穴;
窟窿。
《游褒禅山记》:“距~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穿通;
贯穿。
《狼》:“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透彻;
深入。
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
”④明亮。
《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然。
”⑤敞开。
成语有“城门洞开”【洞彻】⒈清澈。
⒉通达事理。
【洞溢】透彻;
丰富。
罪
zuì①罪过;
犯法的行为。
《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
”《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②有罪的人;
罪犯。
《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
”③过失;
过错。
《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④惩罚罪行。
《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之。
”⑤归罪于。
《寡人之于国也》:“五无~岁,......更多
置
zhì①放弃。
《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②放置;
安放。
《五人墓碑记》:“断头~城上,颜色不少变。
”③放逐。
《郑伯克段于鄢》:“遂~姜氏于城颍。
”④摆设。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酒大会宾客。
”⑤设置。
《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烽燧。
”⑥置办;
购买。
《苏武传》:“既至胸奴,~币遗单于。
”⑦释放。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
臣
chén①俘虏;
奴隶。
《五蠹》:“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②官吏;
臣属。
《出师表》:“亲贤~,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称臣;
臣服。
《赵威后问齐使》:“上不~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
”【又】使……称臣;
臣服。
《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④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妻私~,~之妾畏~,~之客欲有求于~。
”⑤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更多
虏
lǔ①俘获。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又】把人抢走。
《三国志•吴主传》:“~其人民而还。
”②俘虏。
《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之不暇。
”③奴隶,古代俘虏被用作奴隶。
《五蠹》:“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之劳也。
”④对敌人蔑称。
《后序》:“则直前诟~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解
jiě①解剖;
分割。
《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牛。
”②解开;
解下。
《公输》:“子墨子~带为城。
”③解除;
消除。
《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
”④溶解;
溶化。
《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波色乍明。
”⑤排解;
化解。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⑥解围;
撤围。
《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去,遂救邯郸。
”⑦解脱。
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
《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
让
ràng①责问;
责备。
《左传•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请见,公使~之,且辞焉。
”②谦让;
礼让。
《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③让给;
让位给。
《五蠹》:“夫古之~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④亚于;
比……差。
《西厢记诸宫调》:“此个阁儿虽小,其间趣不~林泉。
”⑤推辞;
拒绝。
《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⑥让开;
躲开。
《唐翁猎虎》:“虎扑至,侧首~之。
”
闱
wéi①宫中小门。
《左传•哀公十四年》:“攻~与大门,皆不胜。
”②皇后和妃子居住的地方。
《后汉书•皇后纪》:“后正位宫~,同体天王。
”③父母居住的地方,也指父母。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
”④考试地方。
刘长卿《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礼~称独步,太学许能文。
”【又】科举考试。
如“春闱”、“秋闱”。
亭
tíng①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停宿的公共房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连短~。
”②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高祖还乡》:“你本身做~长,耽几盏酒。
”③亭子;
有顶无墙的建筑。
《醉翁亭记》:“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候】古代用来侦察、监视敌情的岗亭。
【亭亭】⒈耸立的样子。
⒉独立高洁的样子。
⒊山名,在山东泰安南。
【亭午】正午。
例
lì①类;
列。
《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
”②旧例;
惯例。
《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
”③类比;
照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出为刺史。
”④像;
类似。
《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送死。
”⑤一概。
《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皆残蠹。
”【例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
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