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①祭祀;

祭奠。

用一定的仪式来祀神、供祖或对死者表示悼念、敬意。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毋忘告乃翁。

”②旧小说中谓念咒施放法宝为祭。

《封神演义》:“今晚初更,各将异宝~于空中。

jiā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

蔡文姬《悲愤诗》:“胡~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gēng①粗索。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昶诣江陵,两岸引竹~为桥,渡水击之。

”②紧;

急。

《淮南子•缪称》:“治国臂若张瑟,大弦~则小弦绝矣。

”gèn(旧读gèng)通“亘”,通贯两头。

班固《西都赋》:“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长乐。

piǎo①青白色的丝织品。

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故园恣闲逸,求古散~帙。

”②青白色;

淡青色。

《与朱元思书》:“水皆~碧,千丈见底。

”【缥缃】古时常用缥与缃的丝帛作书衣或书囊,后因以用“缥缃”来代书卷、书籍。

【缥帙】书卷。

古时多用淡青色丝织品制作书套,因以代指书卷。

bā干肉,腊肉。

《水浒传》:“将精肉片为~子。

”【引】泛指干食品。

杨万里《初食太原生蒲萄时十二月二日》:“淮北葡萄十月熟,纵可作~也无肉。

”查询

dī公羊。

《经诗•大雅•生民》:“取~以軷。

”《汉书•苏武传》:“乃箥、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乳乃得归。

jié①被阉的公羊。

【又】泛指羊。

蔡琰《胡笳十八拍》:“~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②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东晋时曾建立后赵。

zhái姓。

dì①长尾巴的野鸡。

李白《山鹧鸪词》:“山鸡~雉来相劝。

”②古代乐舞所执的野鸡毛。

《诗经•邶风•简兮》:“右手秉~。

”③用野鸡毛装饰的衣服、车子、道 具等器物。

《诗经•卫风•硕人》:“~茀以朝。

”④通“狄”。

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翟茀】古代一种用翟羽装饰屏障,贵妇所乘的车子。

dān①耳大下垂。

《淮南了•地行训》:“夸父~耳,在其北方。

”②乐;

沉溺于欢乐。

《后汉书•冯衍传》:“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

”③爱;

喜欢 。

李清照《打马图序》:“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之。

”④延搁。

《金史•五行志》:“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青山,~误尽,少年人。

”⑤通“眈”。

见“眈眈”

zuò①祭祀用的肉,祭后分送给参与祭祀的人。

《后汉书•邓彪传》:“四时致宗庙之~。

”②赏赐。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之以土。

”③通“祚”,赐福。

苏轼《孔北海赞序》:“天若~汉,公使备,备诛操,无难也。

2122232425 共2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