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ò①沾湿;

湿润。

《诗经•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优既~。

”②优厚;

浓郁。

《汉书•班倢伃传》:“蒙圣皇之~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cáo①通过水道运粮食。

《史记•平准书》:“~转山东粟,以给中部官。

”《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②古邑名。

【漕引】水上运输。

【漕运】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yàng①水流长。

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迥兮,川既~而济深。

”②水波摇动。

杜甫《屏迹二首》诗:“竹光团野色,舍影~清流。

”③泛舟;

摇船。

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成装候良辰,~舟陶嘉月。

”杜甫《观打渔歌》:“渔人~舟沉大海,截江一拥数百鳞。

cháo①海水定时涨落叫潮。

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

”②潮湿。

范成大《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润冷炉熏。

”【潮信】即潮汐。

因其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潮音】潮声。

后多指僧众诵经之声。

zhào照耀。

《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

”zhāo通“昭”。

明显;

显著。

《诗经•小雅•正月》:“潜虽伏矣,亦孔之~。

jiāo①烧焦;

烧伤。

《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土。

”②干燥;

干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口燥呼不得。

”③枯萎;

干枯。

《智取生辰纲》:“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

”④焦味;

糊味。

《礼记•月令》:“其味苦,其臭~。

”⑤黑黄色。

陶弘景《真诰•运象》:“心悲则画~。

”⑥焦急;

焦躁。

《西厢记》:“添香的行者心~。

liáo①古代用以照明的火炬。

《诗经•小雅•庭燎》:“庭~之光。

”liǎo①放火焚烧草木。

《诗经•小雅•正月》:“~之方扬,宁或灭之?

”②烘烤。

《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衣。

”【又】烧焦。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毛发。

jiǎo①洁白;

明亮。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兮。

”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若太阳升朝霞。

”②清楚,明白。

王逸《离骚经序》:“其词温而难,其义~而朗。

xiù①谷物叶穗开花。

聂夷中《田家》:“六月禾未~,官家已修仓。

”②秀丽;

美好。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者,琅琊也。

”③繁茂。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

”④高出;

突出。

《游黄山记》:“则天都、莲花二顶,俱~出天半。

”⑤优秀;

杰出。

《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秀才】⒈才华出众的人。

⒉汉代科举科目之一,由各州推举。

唐初曾设秀才为举士科目,不久废止。

......更多

tiào卖出粮食。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新谷。

2122232425 共2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