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
fǔ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
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
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起。
”④开始;
起初。
《宋书•谢灵运传论》:“~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⑤用“……甫”表示人的字。
《核舟记》:“虞山王毅叔远~刻。
”【甫能】方才。
缘
yuán①衣边。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常衣大练,裙不加~。
”②顺着;
沿着。
《桃花源记》:“~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趋向;
走向。
《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南亩。
”④遵照。
《商君书•君臣》:“~法而治,按功行赏。
”⑤攀援。
《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木而求鱼也。
”⑥缘分。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
”⑦因为。
《采草药》:“~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缘法......更多
衣
yī①上衣。
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
《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
”②衣服。
《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
”【又】为(给)…穿上。
《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田单解其裘而~之。
”③穿(衣)。
《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
⒉指官绅、士大夫。
⒊文明礼仪。
衾
qīn被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裎
chéng①裸体。
《孟子•万章下》:“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②系玉佩的带子。
《方言》卷四:“佩紟谓之~。
”chěng对襟单衣。
古代贵族日常所穿。
《方言》卷四:“禅衣……无袌者谓之~衣,古谓之深衣。
”
逐
zhú①追赶;
追击。
《曹刿论战》:“遂~齐师。
”《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
”②跟随。
《汉书•匈奴传》:“~水草移徙。
”《芙蕖》:“纳凉而凉~之生。
”③追求。
《原君》:“其~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④竟争。
《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气力。
”⑤驱逐。
《项羽本纪赞》:“放~义帝而自立。
”《〈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客之令。
”【逐队】随众而行......更多
盗
dào①偷。
《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兵符与公子。
”②偷东西的人;
小偷。
《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
”③强盗。
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
”【辨】盗,贼。
“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
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短
duǎn①与“长”相对。
《垓下之战》:“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兵接战。
”《兰亭集序》:“况修~随化,终期于尽。
”②不足;
欠缺。
屈原《卜居》:“失尺有所~,寸有所长。
”《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技击。
”③诋毁。
《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 于顷襄王。
”
穰
ráng①稻麦等粮食作物的茎杆。
《齐民要术•杂说》:“场上所有~、谷稖等,并须收贮一处。
”②丰收。
《论积贮疏》:“世之有饥~,天之行也,禹汤之矣。
ráng多,盛。
《汉书•张敝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于在三辅尤为剧。
”【穰穰】五谷丰饶。
穿
chuān①穿透,突破。
《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鲁缟’者也。
”②凿,掘。
《察传》:“及其家~井,告人曰:‘吾~井得一人。
’”③通过,经过。
《登泰山记》:“~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贯串。
《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
”⑤破,破损。
《五柳先生传》:“短褐~结,箪瓢屡空。
”⑥穿戴。
《\\[般涉调\\]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