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
qūn退让。
《汉书•公孙弘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
”【逡巡】⒈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欲进又止的样子。
⒉俄顷;
顷刻;
一会儿。
皮
pí①皮。
《左传•僖公十四年》:“~之不存,毛将安傅。
”【又】比喻表面,浅薄。
《史记•郦食其传》:“以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②皮侯,兽皮制的箭靶。
《仪礼•乡谢礼》:“射不主~。
”③剥去皮。
《史记•刺客列传》:“因自~面抉眼。
”【皮里阳秋】皮里,心里。
阳秋,即《春秋》,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不外露。
益
yì①同“溢”。
水漫出来。
《察今》:“澭水暴~。
”②增加,与“损”相对。
《出师表》:“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利益;
好处。
《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
’”④更加;
愈加。
《滕王阁序》:“穷且~坚,不坠青云之志。
”⑤渐渐地。
《黔之驴》:“~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
盗
dào①偷。
《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兵符与公子。
”②偷东西的人;
小偷。
《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
”③强盗。
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
”【辨】盗,贼。
“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
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矫
jiǎo①矫正;
匡正;
把弯曲的东西弄直。
《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枉而过其正矣。
”②举起;
抬高。
《归去来兮辞》:“时~首而暇观。
”【又】张开。
《山中裴秀才迪书》:“白鸥~翼。
”③诈称;
假托。
《冯谖客孟尝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五人墓碑记》:“且~诏纷出。
”④违背;
背离。
《韩非子•问辩》:“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之。
”
硕
shuō①大;
高大。
《硕鼠》:“~鼠~鼠,无食我黍。
”②德高望重;
学识渊博。
《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
祇
qí地神。
《论语•述而》:“祷尔上神~。
”(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祷。
)zhǐ仅仅;
只。
《诗经•小雅•何人斯》:“~搅我心。
”(这个意义上古又写作“秖”、“祇”、“祗”,宋代以后多作“只”。
)
祗
zhī恭敬。
《荀子•非十二子》:“案饰其辞而~敬之。
”zhǐ仅仅;
只。
柳宗元《敌戒》:“废备自盈,~益为瘉。
”这个意义又写作“祇”、“衹”、“秖”。
祥
xiáng①凶或吉的预兆。
【又】特指吉兆。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也,吉凶焉在?
”②吉祥;
吉利。
《殽之战》:“纵敌患生,违天不~。
”③古代丧祭名。
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祭,叫小祥;
二十五个月祭,叫大祥。
大祥表示丧期已满。
【祥风】瑞风;
和风。
【祥瑞】吉祥的征兆。
祧
tiāo①远祖的庙。
《礼记•祭法》:“远庙为~。
”【又】泛指宗庙。
沈约《立太子诏》:“守器承~。
”②把隔了几代远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
《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公之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