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é①聚水的洼地。

一般指湖沼。

《滕五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川~纡其骇瞩。

”②雨露。

《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下注。

”③津液。

《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皆归其根。

”④光泽;

润泽。

《采草药》:“未花时采,则根色鲜~。

”⑤恩惠;

好处。

《西门豹治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流后世”【又】使……得到恩泽。

《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斯民。

......更多

qià①沾湿,湿润。

《论衡•自然》:“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荄,莫不~濡。

”②和谐;

融洽。

《诗经•大雅•江汉》:“~此四国。

”③广博,普遍。

《汉书•司马迁传》:“博物~闻。

”【恰欢】和睦,欢乐。

【恰平】天下协和太平。

【洽洽】密集众多的样子。

jìn①泡;

淹没。

《诗经•小雅•大东》:“有冽氿泉,无~获薪。

”《史记•赵世家》:“引汾水灌其城,城不~者三版。

”②灌溉。

《诗经•小雅•白华》:“滮池北流,~彼稻田。

”【引】润泽;

滋润。

张衡《东京赋》:“泽~昆虫。

”③大水,湖泽。

《庄子•逍遥游》:“大~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④渐渐,逐渐。

《说文解字叙》:“字者,言孳乳而~多也。

”qīn通“侵”,侵犯。

《列子•汤问》:“帝凭怒,~减......更多

wò①沾湿;

湿润。

《诗经•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优既~。

”②优厚;

浓郁。

《汉书•班倢伃传》:“蒙圣皇之~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yǎn①水长流。

木华《海赋》:“东~析木。

” 【引】引长;

延及。

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泽~庆世。

”②湿润;

渗透。

《国语•周语上》:“夫水土~而民用也。

”③根据某种事理推广、发挥。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周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推~兵法,作八阵图。

”【演义】⒈推广,引申,发展原来的意义。

⒉以史实为基础,增添一些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qián①没入水下。

贾谊《吊屈原赋》:“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以自珍。

”【又】潜藏于水中的。

《少年中国说》:“~龙腾渊,鳞爪飞扬。

”②隐藏;

隐没。

《岳阳楼记》:“日星隐耀,山岳~形。

”③偷偷地;

悄悄地。

《殽之战》:“若~师以来,国可得也。

”《春夜喜雨》:“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

cháo①海水定时涨落叫潮。

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

”②潮湿。

范成大《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润冷炉熏。

”【潮信】即潮汐。

因其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潮音】潮声。

后多指僧众诵经之声。

shù及时的雨水。

常“澍雨”连用。

《后汉书•谅辅传》:“天云晦合,须臾~雨。

”【引】润泽。

《淮南子•泰族》:“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无地而不~。

”zhù通“注”。

灌注;

注入。

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渊。

”查询

xuǎn①盛大;

显著。

《尔雅•释训》:“赫兮~兮,威仪也。

”②晒干。

《周易•说卦》:“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之。

zhī①动植物所含的油质。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

”②用脂膏涂车轴,使其润滑。

杜甫《赤谷》:“我车已载~。

”③胭脂。

《史记•佞幸列传》:“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粉。

1234 共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