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①弯曲。

《荀子•劝学》:“~五指而顿之。

”【引】枉曲,冤枉。

《吕氏春秋•壅塞》:“宋王因怒而~杀之。

”②屈服。

《墨子•公输》:“公输盘~。

”③言语钝拙。

《史记•李斯传》:“辨于心而~于口。

dì①细察;

注意。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审~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②佛教用语。

道理;

真理。

吴师道《游山》:“偶逢赤髭侣,瞩我听真~。

”【谛当】恰当;

精确。

shē①赊欠。

《严监生和严贡生》:“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鱼。

”②少;

稀少。

韩愈《次取州界》:“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

”③长;

远。

《滕王阁序》:“北海虽~,扶摇可接。

”④迟。

杜甫《喜晴》:“且耕今未~。

”⑤宽松;

松缓。

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

”⑥句末语气语气词。

韦应物《池上》:“郡中卧病久,池上一来~。

zhuǎn①转动;

辗转。

《孔雀东南飞》:“表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

”《促织》:“~侧床头,唯思自尽。

”②回转;

拐弯。

《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而攻秦。

” 《醉翁亭记》:“峰回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迁徙;

移动。

《捕蛇者说》:“号呼而~徙,饥渴而顿踣。

”④转向。

《琵琶行》:“却坐促弦弦~急。

”⑤调任。

《张衡传》:“再~复为太史令。

”zhuàn①旋转。

《琵琶行》:“~轴......更多

ài①狭窄;也指人气量小.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情~辞蹙,不知所裁.。

”②险要的地方.张衡《东京赋》:“不恃、~害。

”è①阻挡;阻止.《战国策》:“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之。

”\\[又\\]阻塞;阻隔.《战国策》:“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之。

”②穷困;窘迫.《新序•杂事》:“常思困~之时,必不骄矣。

”③疲弱;萎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乃禽也。

”(禽:“擒”)【隘慑】àishè极度......更多

chì①整治,整顿。

《诗经•小雅•六月》:“戎车既~。

”《汉书•燕刺王旦传》:“~武备。

”今有双音词“整饬”。

②谨慎。

《宋史•程元凤传论》:“程元凤谨~有馀而乏风节。

”(乏风节:缺少气节。

)③通“敕”。

告诫。

《汉书•黄霸传》:“宜令贵臣明~长吏守丞。

”(明:明白地。

)《汉书•五行志上》:“又~众官,各慎其职。

”(慎:谨慎,指慎守。

)【饬躬】同“饬身”。

正已。

也作“敕躬。

”《后汉书•冯衍传下》:“于......更多

qí①相同;

等同;

一样。

《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光。

”《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②整齐,达到同一高度。

《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

”【又】使……整齐;

使……一致。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同,则宜安抚。

”《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吴榜以击汰。

”③整顿;

治理。

《少年中国说》:“修身、~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为政》:“导之以德......更多

zhī①到……去。

《为学》:“吾欲~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汉书•蒯通传》:......更多

mào①覆盖;

遮盖。

《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②触犯;

冒犯。

《汉书•霍去病传》:“直~汉围西北驰去。

”③顶着;

冒着。

《汉书•王连传》:“不宜以一国之望~险而行。

”④轻率;

冒失。

《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

”⑤假充;

假冒。

《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其未死之名者哉。

”⑥贪求;

贪污。

《汉书•卫青传》:“贪于饮食,~于货贿。

”mò见“冒顿”。

【冒没】⒈......更多

jù句子;

文句。

《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为妙。

”gōu勾勒;

勾画。

后写作“勾”。

《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性情,习方俗。

”【句读】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

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

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12345 共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