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①蔓延;

扩展。

《后汉书•桓帝纪》:“流~四方。

”《墨子•非攻中》:“广~数于万。

”②余裕;

盛多。

《荀子•君道》:“圣王财~以明辨异。

”杜笃《论都赋》:“国富人~。

”③书籍中由于排版、传抄错误等原因造成多出来的不应有的字句,如“衍文”。

④平坦。

《管子•轻重丁》:“北方之萌者,~处负海。

”⑤山坡。

《史记•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

”【衍更】演变。

【衍溢】⒈泛溢。

⒉充满。

yì①衣服的边沿。

也泛指边沿。

屈原《九歌•湘夫人》:“蛟何为兮水~?

”②边远的地方。

《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

”③子孙后代。

左思《吴都赋》:“虞、魏之昆,顾、陆之~。

”【裔胄】后代。

【裔子】玄孙以后的子孙。

qiǎng婴儿的被子。

《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

tōng①通达;

通过;

通行。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达于汉阴。

”②贯通;

沟通。

《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锐意欲行大改革矣。

”③畅通;

没有阻隔。

《论积贮疏》:“政治未必~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④通报;

转达。

《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语言。

”⑤交往;

来往;

结交。

《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

”⑥流通;

交换。

韩愈《原道》:“为之贾......更多

gāo①水泽。

《诗经•鹤鸣》:“鹤鸣于九~,声闻于天。

”②水边的高地。

【又】泛指高冈、高地。

《涉江》:“步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

”《归去来兮辞》:“登东~以舒啸。

”③皋陶,相传为舜臣。

《卖柑者言》:“果能建伊~之业耶?

”【皋比】虎皮,又指蒙虎皮的坐席。

《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皋牢】牢笼。

【皋壤】泽房洼地。

查询

jiān①从上往下看。

《诗经•大雅•皇矣》:“~观四方,求民之莫。

”②监视;

监督。

《智取生辰纲》:“却~着那十一个军汉。

”③看守;

守护。

《信陵君窃符救赵》:“为大梁夷门~者。

”④监狱;

牢房。

《狱中杂记》:“求脱械居~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jiàn①能照映出人和物形象的器具;

镜子。

贾谊《新书•胎教》:“明~,所以照形也。

”②照看自己的形象。

《尚书•酒诰》:“人无于水~,当于民~。

”③借鉴;

鉴戒。

《论......更多

xiàng①仔细看;

观察。

《订鬼》:“伯乐学~马。

”②相貌。

《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幸复得此妇。

”③帮助;

辅助。

《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④帮助别人的人。

《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矣。

”⑤辅佐君王的大臣;

宰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乎?

”【又】使……当宰相。

《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田文。

”⑥主持礼节仪式的人......更多

yǎn①眼珠。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忠之祸也。

”《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对之。

” 【引】眼睛。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前万里江山。

”②孔洞;

窟窿。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作方~。

”③用于井、泉水。

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

dū①监督;

督察。

《序》:“时予方以讨贼~师桂林。

”②统率诸军的将领。

《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赤壁之战》:“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③率领;

统领。

《冯婉贞》:“旋见一白酋~印度卒约百人。

”④责备;

责罚。

《鸿门宴》:“闻大王有意~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⑤中间;

中。

《庄子•养生主》:“缘~以为经。

”【督过】督......更多

nì①偏斜。

《庄子•天下》:“日方中方~,物方生方死。

”②斜视。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柱,欲以击柱。

3132333435 共4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