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
qūn退让。
《汉书•公孙弘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
”【逡巡】⒈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欲进又止的样子。
⒉俄顷;
顷刻;
一会儿。
皮
pí①皮。
《左传•僖公十四年》:“~之不存,毛将安傅。
”【又】比喻表面,浅薄。
《史记•郦食其传》:“以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②皮侯,兽皮制的箭靶。
《仪礼•乡谢礼》:“射不主~。
”③剥去皮。
《史记•刺客列传》:“因自~面抉眼。
”【皮里阳秋】皮里,心里。
阳秋,即《春秋》,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不外露。
盗
dào①偷。
《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兵符与公子。
”②偷东西的人;
小偷。
《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
”③强盗。
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
”【辨】盗,贼。
“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
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盛
shèng①兴盛;
旺盛。
《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多;
大量;
茂盛。
《采草药》:“山寺桃花始~开。
”③大;
盛大。
《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筵难再。
”【形】程度深;
范围广;
规模大。
《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
”④充足;
充沛。
《答李翊书》:“气~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⑤好;
美好。
《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节。
”⑥极;
非常。
《中山狼......更多
瞢
méng①目不明。
《山海经•中山经》:“甘枣之山有草焉,名曰萚,可以已~。
”②昏暗。
《楚辞•天问》:“冥昭~暗,谁能极之?
”③烦闷。
《左传•襄公十四年》:“不与于会,亦无~焉。
”④惭愧。
《国语•晋语三》:“臣得其志,而使君~,是犯也。
”mèng①通“梦”。
梦见;
做梦。
《晏子春秋•内杂篇下》:“夜者公~与二日斗,不胜。
”②古泽名,即云梦泽。
《汉书•叙传》:“子文初生,弃于~中,而虎乳之。
”查询
祥
xiáng①凶或吉的预兆。
【又】特指吉兆。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也,吉凶焉在?
”②吉祥;
吉利。
《殽之战》:“纵敌患生,违天不~。
”③古代丧祭名。
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祭,叫小祥;
二十五个月祭,叫大祥。
大祥表示丧期已满。
【祥风】瑞风;
和风。
【祥瑞】吉祥的征兆。
祧
tiāo①远祖的庙。
《礼记•祭法》:“远庙为~。
”【又】泛指宗庙。
沈约《立太子诏》:“守器承~。
”②把隔了几代远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
《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公之庙~。
”
稗
bài①稻田杂草。
《左传•定公十年》:“若其不用,用秕~也。
”②卑微。
【稗史】记录轶闻琐事之书。
魏源《寰海后十首》:“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情。
”
窜
cuàn①躲藏;
奔逃。
《苦斋记》:“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
”《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
”②放逐;
贬官。
《滕王阁序》:“~梁鸿于海曲,豈乏明时?
”韩愈《进学解》:“暂为御史,遂~南夷。
”③删改。
韩愈《答张彻》:“渍墨~旧史,磨丹注前经。
”④放;
安置。
《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其手。
”⑤施药在患处产生作用。
《史记•扁鹊仓公列......更多
笔
bǐ①写字、画画等的工具。
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
②书写;记载。
《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
”③笔迹;书画墨迹。
《新唐书•李白传》:“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
”④散文。
《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