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①上衣。

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

《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

”②衣服。

《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

”【又】为(给)…穿上。

《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田单解其裘而~之。

”③穿(衣)。

《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

⒉指官绅、士大夫。

⒊文明礼仪。

cháng①古人穿的下衣。

《诗经•绿衣》:“绿衣黄~。

”(衣:上衣。

)《琵琶行》:“整顿衣~起敛容。

”《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振衣~,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注】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

【裳裳】鲜明美盛的样子。

《诗经•小雅》:“~者华,其叶湑兮。

”( :茂盛。

chǐ①剥夺。

【引】剥去(衣服)。

《书博鸡事者》:“乃~豪民衣自衣。

” 。

②解除,废弛。

《荀子•非相》:“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

”【褫魄】夺去魂魄。

【褫职】革去官职。

shì①看。

《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之。

”②察看;

视察。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学京畿。

”③治理;

处理(公务)。

《张衡传》:“~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④看待;

对待。

《六国论》:“子孙~之不甚惜。

”⑤看顾;

照看。

《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⑥视力;

目光。

《庖丁解牛》:“怵然为戒,~为止,行为迟。

”⑦比较;

比照。

《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五人......更多

jìn①朝见帝王。

《谭嗣同》:“至七月,乃扶病入~。

”②拜见;

会见。

《左传•昭公十六》:“宣子私~于子产。

”【辨】朝,觐。

“朝”指诸侯春天入朝见天子。

“觐”本指诸侯秋天入见朝见天子。

后来两者都 指诸侯朝见帝王,不再有时间季节上的区别。

zhú①追赶;

追击。

《曹刿论战》:“遂~齐师。

”《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

”②跟随。

《汉书•匈奴传》:“~水草移徙。

”《芙蕖》:“纳凉而凉~之生。

”③追求。

《原君》:“其~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④竟争。

《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气力。

”⑤驱逐。

《项羽本纪赞》:“放~义帝而自立。

”《〈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客之令。

”【逐队】随众而行......更多

dì①交替;

顺次。

《察变》:“知动植庶品,率皆~有变迁。

”②传递。

《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驿车。

白居易《缚戎人》:“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行。

”【辨】传,递。

两字都有“传递”的意思,但“传”多是传给他人或后代的意思,而“递”是讲一个一个地更替。

【递代】更迭。

【递衣】几个人交替服用一套衣。

【递铺】递送公文书或货物的驿站。

sù①迅速;

快。

《孔雀东南飞》:“便可~遣之,遣去慎莫留。

”②招致。

《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祸。

”③招请;

邀请。

宋濂《秦士录》:“今日非~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辨】快、速、疾、捷。

这几个字都有快速的意思。

“快”本是愉快的意思,快速是它后起引申义,上古快速主要用“速”表示。

“疾”比“速”要快一些。

“捷”指行动敏捷、轻快。

【速速】⒈疏远不亲的样子。

⒉粗陋的样子。

qūn退让。

《汉书•公孙弘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

”【逡巡】⒈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欲进又止的样子。

⒉俄顷;

顷刻;

一会儿。

àng①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

《农政全书•开垦上》:“江南园地最贵,民间莳葱薤于盆~之中。

”②丰厚,洋溢。

《徐霞客游记》:“溪环石映,佳趣~溢。

”【盎盎】1.盈缢。

苏轼《新酿桂酒》:“捣香筛辣入瓶盆,~春溪带雨浑。

”2.和盛。

《韩诗外传》“从前视之,~乎似有王者。

4647484950 共12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