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gù①回头;
回头看。
《殽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
”②视;
看。
《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
”③看望;
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
关心。
《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
”⑤回还;
返回。
《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
”⑥只是;
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
却;
反而。
《廉颇蔺相......更多
偏
piān①歪;
不正。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斜,何意致不厚。
”②偏僻;
偏远。
《赤壁之战》:“巨是凡人,~在远郡。
”③偏于;
偏向。
《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帝以焉郭太后~爱,特加恩宠。
”④不公正。
《出师表》:“不宜~私,使内外异法也。
”⑤片面。
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其所以闇者,~信也。
”⑥特别;
最。
《水经注•沔水》:“沔水以东~浅。
”⑦偏偏;
表示出乎意料。
《葫芦僧判断葫芦......更多
其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更多
判
pàn①分;
分开。
柳宗元《封建论》:“遂~为十二,合为七国。
”②区别;
分辨。
《庄子•天下》:“~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③判决;
判案。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④分明;
清清楚楚。
《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合】两半相合,配合。
【判袂】别离。
【判若云泥】差别之大犹如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泥土那样距离遥远。
比喻事物之间的悬殊差异。
也作“判若天渊”。
单
dān①单一;
单独。
《信陵君窃符救赵》:“今~车来代之,何如哉。
”②仅仅,只。
《水浒传》:“~~只剩得一个何观察。
”③孤单。
《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
”④薄弱;
单薄。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
”⑤用一层布帛制的衣物。
《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罗衫。
”⑥记载事物的纸片、票据。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
”⑦通“殚”。
《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宝......更多
叩
kòu①敲击;
敲打。
《项脊轩志》:“娘以指~门扉曰。
”②磕;
碰;
顿。
《芋老人传》:“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首迎款。
”③叩问;
询问。
《左忠毅公逸事》:“~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④通“扣”,拉住;
牵住。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马而谏。
”
徇
xùn①巡行示众。
《书博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诸市。
”②攻占。
《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蕲以东。
”③顺从;
遵从。
也指曲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徇名】为名而死。
【徇难】为国难而死。
寮
liáo①小窗。
萧纲《侍皇太子宴》:“烟生翠幕,日照绮~。
”②小屋。
陆游《贫居》:“屋窄似僧~。
”③通“僚”。
官;
官职。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与董昭同~。
”【又】特指一起做官的人。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友。
”【又】属官。
《晋书•孟嘉传》:“~佐毕集。
”
斧
fǔ①砍物用的工具。
《寡人之于国也》:“~斤以时入山林。
”《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又】专指兵器或刑具。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质以请罪。
”②用斧砍。
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冰持作糜。
”③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
《礼记•檀弓》:“加~于椁上。
”查询
潮
cháo①海水定时涨落叫潮。
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
”②潮湿。
范成大《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润冷炉熏。
”【潮信】即潮汐。
因其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潮音】潮声。
后多指僧众诵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