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fàng①驱逐;流放。
?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
”《屈原列传》:“虽~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
”②释放。
《黔之驴》:“至则无可用,~之山下。
”③放置;放下。
《琵琶行》:“沉吟~拨插弦中。
”④发放。
《红楼梦》:“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还没~呢。
”⑤逃逸。
《孟子•尽心》:“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豚。
”⑥京官外任。
《谭嗣同》:“既而胡即~宁夏知府。
”⑦放纵;放任。
《齐桓晋文之事》:“~僻邪......更多
柰
nài①果名。
左思《蜀都赋》:“素~夏成。
”②通“奈”。
处置;
对付。
刘向《说苑•贵德》:“将~其土众何?”
校
xiào①学校。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
”②古代军营名称。
颜师古注《汉书•卫青传》:“~者,营垒之际,故谓军之一部为一。
”jiào①古代囚具,即“枷”。
②较量;
计较。
《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
”③称量。
《以船称象》:“称物以载之,则不~可知矣。
”④查对;
核计。
《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
”【校场】操场或比武的场地。
桀
jié①鸡栖的木桩。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
”②凶暴。
柳宗元《封建论》:“~猾时起。
”③优秀;
杰出;
高出。
《诗经•卫风•伯兮》:“邦之~兮。
”《水经注•江水》:“比之诸岭,尚为竦~。
”④夏朝末代君王,相传是暴君。
jiē通“揭”,举。
《左传•成公二年》:“~石以投人。
”
楚
chǔ①本是一种丛生灌木,又叫“荆”;
古代取其条作打人的工具。
《礼记•学记》:“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痛苦,悲痛。
《柳毅传》:“妇始~而谢,终泣而对。
”③鲜明,整齐。
《战国策•齐策》:“不韦使~服而见。
”④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位于长江中下游,后来这一带地方也称楚。
《樊姬》:“樊姬,~国之夫人也。
”《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声。
”【楚楚】1.形容衣服鲜明整洁。
2.草木丛生的样子。
浮
fú①飘浮在水面上,与“沉”相对。
《西门豹治邺》:“令女居其上,~之河中。
”②飘浮在空中。
《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云。
”③在水上行驶;
航行。
屈原《哀都》:“过夏首而西~兮,顾龙门而不见。
”④超过。
《海瑞传》:“搏噬善类,其罪又~于高拱。
”⑤轻。
《采草药》:“有苗时采,则虚而~。
”⑥虚浮;
浮华。
《治平篇》:“禁其~靡,抑其兼并。
”⑦轻薄;
轻佻。
《国语•楚语》:“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更多
漕
cáo①通过水道运粮食。
《史记•平准书》:“~转山东粟,以给中部官。
”《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②古邑名。
【漕引】水上运输。
【漕运】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灰
huī①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飞烟灭。
” 【又】使……变成灰。
《后汉书•文苑传》:“~珍奇。
”②尘土。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
”③指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
《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色卑膝……”④意志消沉;
沮丧。
陆游《舟中偶书》:“白首自怜心未~。
”【灰壤】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
用以比喻地下、九泉。
燀
chǎn①炊,烧火煮。
《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
”②燃烧。
《国语•周语下》:“水无沉气,火无灾~。
”【引】炽热。
何晏《景福殿》:“故冬不凄寒,夏无炎~。
”【又】光烈,炽盛。
《史记•秦始皇本纪》:“威~旁达,莫不宾服。
”dǎn厚。
《吕氏春秋•重己》:“衣不~热。
”【燀赫】形容声势盛大。
李白《古风》之三十三:“凭陵随海运,~因风起。
”
裘
qiú①皮衣;
皮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不暧锦衾薄。
”【又】穿皮衣。
《五蠹》:“冬日麑~,夏日葛衣。
”【裘葛】泛指四季衣服。
【裘马】裘衣名马。
喻富贵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