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①肩挑;

肩扛。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负书~橐。

”(橐)②承担;

担负。

《陈州粜米》:“卖弄你那官清法正行,多要些也不到的~罪名。

”《与妻书》:“故宁请汝先死,吾~悲也。

”dàn①担子。

《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卖油翁》:“有卖油翁释~而立。

”②担。

一挑物品为一担。

《智取生辰纲》:“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

”③一百斤为一担。

《陈州粜》:“也非成~偷......更多

bǎi①两手横击。

庾信《竹枝赋》:“拉虎~熊,予犹稚童。

”②通“摆”,摆弄。

卢仝《蚀》:“角插戟,尾~风。

”bòi通“擘”,分开;撕裂。

《礼记•礼运》:“其燔黍~豚。

”【引】排去。

《淮南子•要略训》:“外天地,~山川。

chún①质朴;

敦厚。

苏轼《超然亭记》:“予既乐其风俗之~,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②成对的。

《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广车、钝车,~十五乘。

”③咸;

含盐多。

《汉书•食货志上》:“山林薮泽原陵~卤之地。

”④通“焞”。

光明;

美好。

《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⑤能“醇”。

(味道)浓厚。

《论衡•自然》:“~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

”⑥通“......更多

huì①成匹布帛的头尾,又称机头。

可用来系物,也可做装饰品。

《洛阳伽蓝记•城西》:“以五色~为绳。

”②通“绘”,五彩的刺绣或图画。

《周礼•考工记•画缋》:“画~之事,杂五色。

piān①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

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篇”。

【引】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之中三致志焉。

”②泛指文章书籍。

常“篇章”、“篇籍”连用。

《论衡•超奇》:“或兴论立说结连~章者,文人鸿儒也。

yǔ①鸟翅膀上的长毛。

也泛指翅膀。

《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能举一~。

”②古代箭尾部的羽毛。

《中山狼传》:“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

”③古代五音之一,声调激越。

《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声。

”【羽化】⒈昆虫则蛹而长出翅膀。

⒉道教称修道成功。

【羽书】以插上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事文书。

查询

zhái姓。

dì①长尾巴的野鸡。

李白《山鹧鸪词》:“山鸡~雉来相劝。

”②古代乐舞所执的野鸡毛。

《诗经•邶风•简兮》:“右手秉~。

”③用野鸡毛装饰的衣服、车子、道 具等器物。

《诗经•卫风•硕人》:“~茀以朝。

”④通“狄”。

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翟茀】古代一种用翟羽装饰屏障,贵妇所乘的车子。

zhě①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

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

《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

《齐桓晋文之事》:“......更多

xīn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细辛,可用中药。

shēn①长。

《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其尾。

”②古代诸侯国名。

③姓。

【莘莘】众多的样子。

shēn①人或动物的躯干。

《国殇》:“首~离兮心不惩。

”②整个身躯。

《狼》:“~已半入,止露尻尾。

”③自身;

本身;

自己。

《师说》:“于其~也,则耻师焉。

”④亲自。

《隆中对》:“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一生;

生命。

《陟江》:“固将重昏而终~。

”《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以逃。

”⑥同“娠”,身孕。

《与妻书》:“且以汝之有~也,更恐不胜悲。

12345 共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