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
nǎi①你(的);
你们(的)。
《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②这;
这样。
《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表判断,是。
《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④竟然;
却。
《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才。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⑥仅仅;
只。
《垓下之战》:“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⑦又。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⑧......更多
乎
hū①相当于“于”。
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
译为“在”、“由”等。
《赤壁赋》:“相与枕藉~舟中。
”《师说》:“生~吾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沂,风~舞雩。
”⒉介绍比较对象。
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三子者之撰。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
”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天理,批大郤。
”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更多
代
dài①代替;
取代。
《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百司之职役哉。
”②交替;
轮流。
《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③朝代。
《活板》:“五~时始印五经。
”④世代;
父子相传。
王维《王右丞集•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将门子。
”【辨】世,代。
上古时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指朝代,如“三代”指三个朝代,不指三代人,而“三世”则指祖孙三代人。
唐太宗李世民避讳“世”字......更多
依
yī①依靠;
依托。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②帮助。
《汉书•礼乐志》:“声~咏,律和声。
”③依从;
应允。
《窦娥冤》:“有一事肯~窦娥,便死而无怨。
”④依照;
按照。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依稀】模糊;
不清晰。
【依依】⒈轻柔的样子。
⒉茂盛的样子。
⒊留恋不舍的样子。
⒋仿佛;
好像;
隐约。
况
kuàng①譬况;
比拟。
桓宽《盐铁论•忧边》:“及欲以闾里之治,而~国之大事。
”②何况;
况且。
《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大軱乎?
”③情况;
情形。
高启《送丁孝廉之钱塘》:“若见故人询旅~。
”
厨
chú①厨房。
《孟子•梁惠王》:“是以君子远庖~也。
”《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
”【又】在厨房烹调食物。
《芋老人传》:“偶命~者进芋。
”【厨珍】珍美的食品。
【厨传】指供应过客饮食、车马、住处的驿站。
班固《汉书•王莽传中》:“不持(布钱)者,~勿舍,关津苛留。
”
因
yīn①因袭;
遵循。
《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接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依照。
《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顺应。
《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原因;
机会。
《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更多
委
wěi①积;
积聚。
扬雄《甘泉赋》:“~如山。
”②委托;
托付。
《过秦论》:“俛首系颈,~命下吏。
”③抛弃;
放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呈献;
送。
《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质事楚。
”⑤卸落;
散落。
《庖丁解牛》:“磔然已解,如土~地。
”⑥曲折。
《柳敬亭传》:“从~巷活套中来者。
”⑦通“萎”。
枯萎;
衰败。
《后汉书•杨震传》:“哲人其~,将谁谘度?
”wēi见“委......更多
官
guān①官府;
政府机关。
《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愿以闻于~。
”②官方的;
国家的。
《李愬雪夜入蔡州》:“~军至矣。
”③官职;
官位。
《张衡传》:“所居之~辄积年不徙。
”④官员;
官吏。
《张衡传》:“乃令史~记地动所由方起。
”【又】作官。
《祭妹文》:“阿品远~河南。
”⑤感觉器官。
《庖丁解牛》:“~知止而神欲行。
”【辨】官,吏。
古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更多
折
zhé①折断。
《庖丁解牛》:“族庖月更刀,~也。
”【动】被折断。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
”②弯曲。
《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蛇行,明灭可见。
”③拐弯;
转弯。
《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直走咸阳。
”④挫败。
《教战守策》:“破其奸谋,而~其骄气。
”⑤折叠。
《促织》:“~藏之,归以示成。
”shé损失。
《失街亭》:“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兵大半。
”【折变】将家产财物折价变卖。
【折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