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zhāng①音乐的一曲。
《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令乐人歌之。
”②文章或作品的一篇。
《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③文章。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下笔成~。
”④法令规章。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耳。
”⑤奏章。
《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本~。
”⑥印章。
《核舟记》:“又用篆~一,文曰‘初平山人’。
”⑦花纹。
《捕蛇者说》:“黑质而白~。
”⑧明显;
鲜明。
《甘藷疏序》......更多
苑
yuǎn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
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
《史记•高祖本纪》:“诸故秦~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
”
葆
bǎo①草木繁盛。
《汉书•燕刺王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勤苦至矣。
”②把羽毛挂在竿头制成的仪仗,帘用在车上。
张衡《西京赋》:“垂翟~,建羽旗。
”③通“保”,保护;保全。
《战国策•秦策四》:“齐魏得地~利,而详事下吏。
”④通“褓”。
《史记•赵世家》:“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匿山中。
”⑤通“堡”,小城堡;土堡。
《墨子•迎敌词》:“出~,循沟防,筑荐通涂。
”⑥通“宝”,珍贵。
⑦通“包”......更多
辞
cí①口供。
《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
”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
”②言词,词句。
《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
”《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
”《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
”③讲话,告诉。
《殽之战》:“使皇武子~焉。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
”④推辞;
拒绝;
不接受。
《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
陛
bì宫殿的台阶。
《荆轲刺秦王》:“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对君主的敬称。
“陛下”本指陛下站的侍臣,臣下与君主说话,不敢直对君主,呼君主的侍臣转告,以示尊重,后来变成对君主的敬称。
查询
僧
sēng①梵语译音“僧伽”的简称。
原指僧团,即佛教修行团体,后来泛称出家的男女佛教徒个人,如“男僧”。
“女僧”等。
特称出家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与“尼”(尼姑)相对。
《醉翁亭记》:“作亭者谁?
山之~智仙也。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敲月下门。
”
天
tiān①天空。
《兰亭集序》:“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
”《秋声赋》:“其容清明,~高日晶。
”《敕勒歌》:“~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天气;
气候。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
”③自然;
本性。
《庖丁解牛》:“依乎~理,批大郤,导大窾。
”④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
《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奉我也。
”《子鱼论战》:“隘而不列,~赞我也。
”《垓下之战》:“此~亡我也,......更多
奇
qí①奇异;
不同寻常。
《涉江》:“余幼好此~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又】不常用的;
罕见的。
《活板》:“有~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又】以…为奇;
认为…奇特。
《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之。
”②以……为奇;
惊异。
《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其才,累召不应。
”《伤仲永》:“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佳;
好。
《孔雀东南飞》......更多
存
cún①存在,与“亡”相对。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
”《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
”《师说》:“道之所~,师之所~也。
”②生存,活着。
《冯谖客孟尝君》:“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
”《石壕吏》:“~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关心,想念。
《屈原列传》:“其~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想之所致也。
”④慰问,抚恤......更多
寄
jì①寄居;
依附。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
与曹有隙,~寓于表。
”②寄托;
托付;
委托。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傲,审容膝之易安。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③寄存;
寄放。
《失街亭》:“且请~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
”④传送;
传达。
《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前~辞者。
”【寄地】被人掠去的本国土地。
【寄怨】⒈借他之手以报私怨,犹言借刀杀人。
⒉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