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
lú①盛火的器具,作取暖、烧饭或冶炼用。
《论衡•寒温》:“火这在~,水之在沟。
”②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也用作酒店的代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
”③熏炉。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沉香断续玉~寒。
”
炊
chuī烧火做饭。
《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炊桂】烧桂树做饭。
言薪贵如桂,比喻生活困难。
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中馈告乏,役者莫兴,饭玉~,犹尚优泰。
”【炊臼】用舂米的器具做饭。
指妻子亡故。
煜
yù①火焰。
陆云《南征赋》:“飞烽戢~而泱漭。
”②盛大。
班固《东都赋》:“钟鼓铿鎗,管弦晔~。
”【煜熠】光辉炽盛。
【煜煜】形容明亮。
煴
yūn微弱的火。
《苏武传》:“凿地为坎,置~火。
”【煴煴】火势微弱的样子。
燧
suì①古代取火的器具。
《五蠹》: “有圣人作,钻~取火,以化腥臊。
”②燧台;
古代边境上供守望和放烽火报警用的堡垒。
《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遂,此山当是其一也。
”③古代边防告警的烽火。
贾谊《陈政事疏》:“斥候望烽~不得卧。
”
爨
cuàn①烧火做饭。
《孟子•滕文公》:“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
”②灶。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戏曲名词。
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
如《朴百花爨》、《文房四宝爨》等。
④我国古代地域名与民族名。
魏晋南北朝时,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
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二部,均在云南东部。
元代一般以东爨居民为黑爨,以西爨居民为白爨。
突
tū①急速地向前冲;
冲击。
《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
”②突然。
《诗经•甫田》:“未几见兮,~而弁兮。
”③高起;
凸起。
《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兀而已。
”④烟囱。
《曲突徙薪》:“更为曲~,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突骑】冲锋陷阵的骑兵。
【突将】冲锋陷阵的将士。
【突兀】⒈高耸。
⒉突然;
意外。
讲
jiǎng①讲和;
构和。
《史记•甘茂列传》:“樗里子与魏~,罢兵。
”②研究;
讨论。
《柳毅传》:“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火经。
”③讲求;
重视。
《谭嗣同》:“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中外之故,国主变法。
”④讲解;
解说。
《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
”⑤讲习;
练习。
《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武。
”⑥行;
用。
《芋老人传》:“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钧礼。
”
讹
é①谣言;
邪说;
蛊惑人心的话。
《汉书•成帝纪》:“京师无故~言大水至。
”【引】错误。
《史通•自叙》:“~音鄙句。
”②改变;
变化。
《诗经•小雅•节南山》:“式~尔心。
”③通“吪”,行动。
《诗经•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
”④借端敲诈。
《红楼梦》:“~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
”⑤野火烧。
李白《明堂赋》:“粲炳炳以照烂,倏山~而晷换。
”
路
lù①道路。
《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
”②途径;
门路。
《出师表》:“以塞忠谏之~也。
”③路程;
路途。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之远近。
”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
宋时相当于现在省;
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⑤衰败;
疲惫。
《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