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①帽子。

《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

”②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

《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

”【辨】冠,冕,巾,弁,帽。

“冠”是帽子总称。

“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

“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

“帽”是后起字。

guàn①戴帽子。

《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

”②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

《子......更多

bì宠爱。

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谢得妇,~爱异常。

” 【又】受宠,被宠幸;

受宠的人。

【嬖孽】受国君宠爱的小人。

荀悦《申鉴•杂言上》:“~不生,兹谓政平。

zè①太阳西斜。

《汉书•董仲舒传》:“周文王至于日~不暇食。

”谢混《游西池》诗:“景~鸣禽集。

”太阳过午叫“昃”,又分为“中昃”、“下昃”。

“中昃”指未时,即现在下午一至三时。

“下昃”指申时,即现在下午三至五时。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太阳移中~。

yǎn①水长流。

木华《海赋》:“东~析木。

” 【引】引长;

延及。

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泽~庆世。

”②湿润;

渗透。

《国语•周语上》:“夫水土~而民用也。

”③根据某种事理推广、发挥。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周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推~兵法,作八阵图。

”【演义】⒈推广,引申,发展原来的意义。

⒉以史实为基础,增添一些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jǐn①谨慎;

小心。

《捕蛇者说》:“~食之,时而献焉。

”②约束;

使……谨慎。

《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谨慎从事;

重视。

《寡人之于国也》:“~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恭敬;

郑重。

《荆轲刺秦王》:“~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拜表以闻。

tà①踩;

践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足~使坚平。

”②亲临现场调查。

《元史•刑法志一》:“诸郡县灾伤,过时不申,或申不以实,及按治官不以时检~,皆罪之。

chuò①停止,中止。

《陈涉世家》:“~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废止,废除。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广。

”【辍学】中途停止上学。

【辍斤】停止使用斧头。

言无知己,不愿轻试其技。

后引申为失去知己。

卢照邻《南阳公集序》:“~之恸,何独庄周?

闻笛而悲,宁惟向秀?

”查询

biàn①争论;争辩。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

”②申辨;辩解。

《中山狼传》:“狼亦巧~不已以求胜。

”③有口才,能言善辩。

《信陵君窃符救赵》:“及宾客~士说王万端。

”④动听。

《五蠹》:“子言非不~也。

”⑤通“辨”,分辨;辨别。

《望洋兴叹》:“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牛马。

bū①申时食,晚饭。

【又】申时,傍晚。

《后汉书•王符传》:“非朝~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②吃。

苏轼《超然台记》:“~糟啜醨,皆可以醉。

”③给人吃。

《国语•越语上》:“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yǐn①喝。

《劝学》:“上食埃土,下~黄泉。

”②喝的东西。

《夸父逐日》:“渴欲得~。

”③饮酒。

《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④没入。

《中山狼传》:“一发~羽,狼失声而逋。

”yìn让……喝;

给……喝;

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饮恨】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

【饮泣】泪流满面,泪流入口中。

12345 共5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