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
fú见“蜉蝣”。
【蜉蝣】一种昆虫,生存期极短。
郭璞《游仙》:“借问~辈,宁知龟鹤年?
” 【引】比喻短暂的人生。
苏轼《赤壁赋》:“寄~于天地。
”
蟊
máo见“蟊贼”。
【蟊贼】吃禾苗根的害虫叫“蟊”,吃禾苗节的害虫叫“贼”。
《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
”【引】比喻对人或国家有危害的人。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陷忠谠”
豸
zhì①没有脚的虫子。
《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
”②解决。
《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乎。
”
赤
chì①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
《登泰山记》:“日上,正~如丹。
”②至诚;
真纯。
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心于诸贤腹中。
”③空;
徒。
成语有“~手空拳。
”④光;
裸露。
《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条条的。
”【赤壁】1.地名。
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
2.水名。
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数千里。
”【赤立】空无所有的样......更多
鬣
liè①兽类颈上的长毛。
《促织》:“试以猪~撩拨虫须。
”②水族类颔旁的小鳍。
《满井游记》:“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③鸟头上的毛。
枚乘《七发》:“翠~紫缨。
”
黔
qián①黑色的。
马融《广成颂》:“若夫鸷兽毅虫,倨牙~口。
”【又】使……变黑。
《观巴黎油画记》:“或~其庐,或赭其垣。
”②古地名。
贵州省的代称。
如《黔之驴》。
查询
龁
hé咬。
《柳毅传》:“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甚异。
”《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颈。
”查询
去
qù①离去;
离开。
《岳阳楼记》:“便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距;
距离。
《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
”③过去的。
《琵琶行》:“我从~年辞帝京。
”④除去;
去掉。
《捕蛇者说》:“~死肌,杀三虫。
”⑤舍去;
舍弃。
《五蠹》:“~偃王之仁。
”⑥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⑦前往;
到……去。
《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应之。
啧
zé①争辩;
人多口杂。
《荀子•正名》:“愚者之言。
芴然而粗,~然而不类。
”《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有烦言,莫之治也。
”【啧啧】⒈虫、鸟的叫声。
⒉赞叹声。
噪
zào①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杜甫《羌村》诗:“柴门鸟雀~,归客千里至。
”②喧哗,很多人在一起叫嚷。
《北史•流求传》:“勇者三五人出前跳~。
”这个意义又写作“譟”【引】毁谤。
王充《论衡•累害》:“贞良见妒,高奇见~。
” 【注】在古代,“噪”和“譟”是两个字,在“喧哗”的意义上两个字相通,在鸟、虫叫的意义上只能写作“噪”。
现“譟”简化为“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