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查询

bì①腿瘸。

柳宗元《起废答》:“少而病~,日愈以剧。

”②仆倒。

法显《佛国记》:“王来见之,迷闷~地,诸臣以水洒面,良久乃苏。

”【躄躄】行动迟缓的样子。

李贺《感讽》:“奇俊无少年,日车何~。

yuǎn①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②远方;

远方的国家或人民。

《殽之战》:“劳师以袭~,非所闻也。

”③疏远。

《出师表》:“亲贤臣,~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④远离。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⑤时间长、久。

《登泰山记》:“其~古刻尽漫失。

”⑥长远;

深远。

《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略。

”⑦远播。

《爱莲说》:“香~益清。

”⑧......更多

fēng①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

②教化;感化。

《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

”③风俗;风气。

《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

”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

”④作风;

风度。

《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

”⑤民歌;

民谣。

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⑥风声;

消息。

《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

”⑦景象;

景色。

如“风景”。

⑧吹风;

乘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更多

cì①扎,用尖利的东西刺。

《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周处》:“处即~杀虎,又入水击蛟。

”②尖利像针的东西,物体的尖端。

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欲伤人。

”《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在背。

”③斥责,指责。

《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世事。

”④名贴,相当于后来的名片。

《报刘一丈书》......更多

kǎi①讽喻;

以此喻彼。

《新唐书•杜如晦传》:“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讽如晦等。

”②切实。

《新唐书•刘昌裔传》:“为环檄李纳,~晓大义。

lì官吏。

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以称为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下级的小官员或吏卒。

《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民能面刺寡之过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夜捉人。

”【吏隐】做官而又图清高之名。

xī①女奴隶。

《周礼•秋官》:“凡~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又】泛指奴仆。

《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奴。

”②什么。

《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

”③怎么;

为什么。

《归去来兮辞》:“既以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

”【奚啻】何止;

岂但。

【奚落】讥讽嘲笑。

qī妻子;

男子的配偶。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之美我者,私我也。

”qì以女嫁人。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以女~彧长子辉。

qiè①旧社会男子在正妻之外的配偶。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畏臣。

”②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孔雀东南飞》:“~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妾媵】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从嫁的妹妹或姪女称媵,后通称侍妾为妾媵。

12345 共5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