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

《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

《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

”③正直。

《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

《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

”⑤区域;地方。

《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

”⑥方圆;周围。

《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比拟;相比。

《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

......更多

yè①拉拽;

牵引。

《口技》:“又夹百千求救声,~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②拖;

拖拉。

《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

”《送东阳马生序》:“负箧~屣,行深山巨谷中。

”【曳白】卷纸空白;

考试交白卷。

【曳曳】连绵不绝貌。

wàng①远望;

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盼望;

希望;

期望。

《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埋怨;

怨恨;

责怪。

《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

”④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⑤名望;

声望。

《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望洋】仰视的样子。

zhǐ①脚。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者,笞五百。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

②停止。

《察今》:“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又】使……停止。

《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之)不内。

”③住下。

《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文殊院。

”④留住。

《荷蓧丈人》:“~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⑤阻止。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之。

”⑥中止。

《〈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

”⑦通“......更多

sǎ①撒水于地。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夜~扫,早帐具至旦。

”②散落;

抛落。

郭璞《江赋》:“骇浪暴~,惊波飞薄。

”③挥写。

《文心雕龙•养气》:“~翰以伐性。

”④表示自称。

咱,我。

《水浒传》:“~家是经略府提辖。

”xǐ①通“洗”,洗涤。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夏时诣水中澡~手足。

”②分流。

《史记•河渠》:“九川既疏,九泽既~。

zhàn①澄清。

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凉风起将夕,夜景~虚明。

”②浓重。

潘岳《籍田赋》:“若~露之晞朝阳。

”③深。

宋玉《招魂》:“~江水兮上有枫。

”chén通“沉”。

沉没;

使沉没。

《汉书•贾谊传》:“仄闻屈原兮,自~汨罗。

”jiān浸;

渍。

《礼记•内则》:“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诸美酒。

”dān通“耽”,快乐。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

”【湛......更多

chéng①水清。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千里~江似练。

”(练: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②澄清,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下去。

《三国志•孙静传》:“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水。

”(命令迅速准备坛坛罐罐数百个,澄清雨水。

)【澄廓】清明辽阔。

鲍照《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星翻汉回,晓月将落。

”【澄清】1.清澈明净。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

”2.比喻廓清世乱。

《北齐......更多

guàn①注入。

流入。

《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河。

”②灌溉;

浇灌。

《西门豹治邺》:“引河水~民田。

”③饮。

《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

’”④酌酒浇地。

古代祭祀时第一次献酒的仪式。

《论语•八脩》:“褅自既~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⑤浇铸。

《论衡•奇怪》:“烁一鼎之铜,以~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

”⑥丛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松下多~丛。

”【灌园】从事田园劳动。

引申指官吏......更多

kuáng①(狗)发疯。

《晋书•五行志》:“旱岁,犬多~死。

”②(人)疯癫;

精神失常,颠狂。

《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不知所之者。

”③狂放;

放纵。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人,凤歌笑孔丘。

”④轻狂;

轻浮。

《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中估客莫漫~,小姑前年嫁彭郎。

”⑤声势大而猛。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澜于既倒。

”【狂勃】狂暴。

【狂简】志大而于事疏略。

【狂狷】⒈激进与......更多

yǔ见“瘐死”。

【瘐死】古时指囚犯死在狱中。

《汉书•宣帝纪》:“~狱中。

”yǔ①给予。

《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芥。

”②赞许。

《荀子•大略》:“言音者~师旷。

”【辨】予,余,吾,我。

都是第一人称代词。

予、余、我,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宾语。

吾,在上古一般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

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前则不受这种限制。

直到魏晋以后“吾”才可作宾语。

查询

678910 共1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