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tuì①后退;
退却。
《冯婉贞》:“攻一时,敌~。
”②退回;
返回。
《捕蛇者说》:“~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离开朝廷;
不再任职。
《陈情表》:“臣之进~,实为狼狈。
”④退下;
离去。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令从人~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
”⑤衰退;
减退。
《芙蕖》:“避暑而暑为之~。
”⑥谦让。
《柳毅传》:“毅撝~辞谢,俯仰唯唯。
”
野
yě①郊外;
田野。
《捕蛇者说》:“永州之~产异蛇。
”②野外自然生长的。
《醉翁亭记》:“~芳发而幽香。
”③民间,与“朝”相对。
《五人墓碑记》:“况草~之无闻者欤?
”④粗野。
《芋老人传》:“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野老】乡间老人。
【野马】⒈产于北方的一种马。
⒉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
【野人】⒈乡野之民;
农夫。
⒈未开化的人。
⒊无官职的平民。
【野史】由私人编撰的非官方的史书......更多
估
gǔ①物价。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高~铜与铅。
”②通“贾”,商人。
《后汉书•灵帝纪》:“帝著商~服。
”gū估量物的价值或数量。
《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城下奉使录》:“不妨高~其值。
”
偏
piān①歪;
不正。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斜,何意致不厚。
”②偏僻;
偏远。
《赤壁之战》:“巨是凡人,~在远郡。
”③偏于;
偏向。
《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帝以焉郭太后~爱,特加恩宠。
”④不公正。
《出师表》:“不宜~私,使内外异法也。
”⑤片面。
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其所以闇者,~信也。
”⑥特别;
最。
《水经注•沔水》:“沔水以东~浅。
”⑦偏偏;
表示出乎意料。
《葫芦僧判断葫芦......更多
典
diǎn①重要的书籍、文献。
《张衡传》:“自书~所记,未之有也。
”《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籍皆为板本。
”②法则;
制度。
《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宪。
”③从前的文物、制度。
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数~而忘其祖。
”④掌管;
主管。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军,搴旗者数矣。
”⑤抵押。
杜甫《曲江》:“朝回日日~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更多
内
nèi①里面;
内部。
《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
”【又】特指朝廷内或国内。
《过秦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立法度,务耕织。
”【又】指家庭内部。
《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②内心。
《赤壁之战》:“而~怀犹豫之计。
”③内室;
特指皇宫。
《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
”④女色。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
”⑤妻妾的泛称。
后专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赠内》诗。
向
xiàng①朝北的窗户。
《诗经•七月》:“塞~墐户。
”②朝着;
向着。
《狼》:“狼不敢前,眈眈相~。
”《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③趋向;
奔向。
《赤壁之战》:“到夏口,闻操已~荆州。
”④接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
”⑤刚才。
《赤壁之战》:“~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⑥从前;
过去。
《兰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察今》:“~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⑦假......更多
呈
chéng①呈现;
显现。
《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袅娜之姿。
”②恭敬地送上;
呈送。
《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
~卷,即面署第一。
”《谭嗣同》:“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书之中而已。
”③下对上的一种公文。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
”【呈露】显露。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
”【呈形】显露形象。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方足圆首,含气~。
”【呈艺......更多
堂
táng①正屋。
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堂后叫室。
《察今》:“故审~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上。
”②朝堂;
殿堂。
《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
”③公堂;
官吏办公的地方。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退~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
”《君子国》:“终日屈膝公~,亦不顾及颜面。
”《严监行和严贡生》:“汤知县正要退~,见两个人进来喊冤。
”④尊称别人的母......更多
奉
fèng①恭敬地捧着、拿着。
《荆轲刺秦王》:“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地图匣,以次进。
”②接受;
承担。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命于危难之间。
”③遵奉;
遵照。
《赤壁之战》:“近者~辞伐罪,旌麾南指。
”④进献。
《鸿门宴》:“再拜~大将军足下。
”⑤赐予;
给予。
《六国论》:“~之弥繁,侵之愈急。
”⑥侍奉;
侍侯。
《鱼我所欲也》:“今为妻妾之~为之。
”《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晨昏于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