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
áo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新唐书•元结传》:“彼诮以~者,为其不相从听。
”②文词念着不顺口。
《朱子语类》:“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明者读之,~讹者且未读。
””【聱牙】1.文词艰涩,读不顺口 。
《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
”2.违背;抵触;不和谐。
苏轼《上皇帝书》:“其间一事~,常至终身沦弃。
”3.树枝长短不齐,错综突起 。
朱熹《枯大》:“百年蟠木老~,偃蹇春风不肯花。
”【聱岈】áo......更多
谛
dì①细察;
注意。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审~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②佛教用语。
道理;
真理。
吴师道《游山》:“偶逢赤髭侣,瞩我听真~。
”【谛当】恰当;
精确。
近
jìn①空间距离小,与“远”相对。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
”②时间上距离短,与“久”“远”相对。
《柳敬亭传》:“乃~年共称柳敬亭说书。
”③走近;
靠近。
《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
”④近处;
近旁。
《察今》:“有道之士,贵以~知远。
”⑤亲近。
《战国策•赵策》:“襄子必~幸子。
”⑥亲近的。
《陈情表》:“外无期功强~之亲。
”⑦近似;
接近;
与……差异不大。
《师说》:“位卑则足......更多
骞
qiān①亏;
损。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不崩。
”②飞。
张衡《西京赋》:“凤~翥于甍标,咸溯风而欲翔。
”③举头的样子。
《楚辞•大招》:“鰅鳙短狐,王虺~只。
”④通“搴”,拔取。
《汉书•杨仆传》:“非有斩将~旗之实也。
”⑤通“褰”,揭起衣裳。
《汉书•王莽传上》:“方今天下闻(刘)崇之反也,咸欲~衣手剑而叱之。
”⑥通“愆”,过错。
《荀子•正名》:“长夜漫兮,永思~兮。
”
铦
xiān①锋利;
锐利。
《过秦论》:“鉏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
”②臿一类的农具;
利器。
《五蠹》共工之战,铁:“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
”
项
xiàng①脖子的后部。
《左传•成公十六年》:“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伏弢。
”【又】泛指脖子。
张衡《西京赋》:“修额短~。
”。
②种类;
款目。
《宋史•兵志七》:“愿应募为部领人者,依逐~名目,权摄部领。
”
龆
tiáo①儿童换牙。
《韩诗外传》:“八岁而~齿。
”②通“髻”。
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臣垂~执简。
”【龆龀】儿童换牙的年龄,指童年。
仞
rèn①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仞。
一说七尺,也有以五尺或六尺或四尺为一仞的。
古代尺度不同,一尺的长短也不一致,通常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向两侧伸开两臂后从左后指手到右手指中间的距离。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
劘
mó①磨。
《论衡•明雩》:“砥石~厉,欲求铦也。
”②切磋;
谏诤。
《汉书•贾山传赞》:“贾山自下~上。
”③杜甫。
《北游》:“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
传
chuán①传递;
传送。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传给;
授与。
《原君》:“~之子孙,受享无穷。
”③传授;
教授。
《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④流传。
《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也。
”⑤流传的文字。
《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zhuàn①驿舍;
客站。
《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舍。
”②驿车。
《韩非子•喻老》:“遽~不用。
”(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