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shēng①声音。
《劝学》:“顺风而呼,~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乐曲;
乐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③口音。
《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
”④声称;
宣布;
宣扬。
《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义。
”⑤名声;
声誉;
声望。
《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闻邻国。
”⑥宣扬;
鼓舞。
《子鱼论战》:“金鼓以~气也。
”⑦声势;
声气。
《子鱼论战》:“~盛致志,鼓儳也。
夸
kuā①奢侈;
过度。
《荀子•仲尼》:“贵而不为~。
”②夸口;
夸耀。
《南史•袁淑传》:“淑喜~,每为时人所嘲。
”③通“姱”,美好。
傅毅《舞赋》:“~容乃理。
”kuà通“跨”,兼有。
《汉书•诸侯王表》:“而藩国大者,~州兼郡,连城数十。
”
尽
jìn①完;
完尽;
完了。
《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
”②全部用出。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
竭尽;
用尽。
《黔之驴》:“断其喉,~其肉。
”《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完结;
消亡。
《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
”《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
”④尽头。
《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
”⑤达到顶点;
展
zhǎn①伸展。
《庄子•盗跖》:“两~其足,案剑瞋目。
”②施展。
曹植《名都篇》:“余巧兮未~。
”③陈列。
屈原《东君》:“~诗兮会舞。
”④察看;
省视。
《促织》:“~玩不可晓。
”⑤诚实。
《诗经•雄雉》:“~兮君子。
”⑥确实。
《诗经•猗嗟》:“~我甥兮。
”【展礼】行礼。
【展眉】因喜悦而展开眉头。
戏
xì①游戏;
玩耍。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莫相忘。
”②游戏活动;
娱乐活动。
《促织》:“宫中尚促织之~。
”③戏弄;
嘲弄;
开玩笑。
《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之美人,以~弄臣。
”④歌舞、杂技等表演。
《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以观视之。
”huī通“麾”。
大将的旌旗。
《汉书•灌夫传》:“驰入吴军,至~下。
”xī①通“羲”,“伏羲”也作“伏戏”。
②通“巇”,险峻。
挥
huī①摆动;
舞动。
《大铁椎传》:“客大呼~椎,贼应声落马。
”②抛洒;
甩落。
《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奉匜沃盥,既而~之。
”《战国策•齐策》:“举袂成幕,~汗成雨。
”【挥斥】奔放。
皈
guī通“归”。
杨万里《晚皈再度溪桥》:“~近溪桥东复东,蓼花近路舞西风。
”【皈依】佛教称归向佛教。
紧
jǐn①“松”反面。
傅毅《舞赋》:“驰~急之弦张兮。
”②坚固;
牢固。
《管子•问》:“钩弦之造,戈戟之~。
”③密实;
紧密。
《范进中举》:“牙关咬~,不省人事。
”④急;
猛。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北雁南飞。
”
遏
è①阻止。
《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
” 《病梅馆记》:“锄其直,~其生气。
”②断绝。
《诗经•文王》:“命之不易,无~尔躬。
” 【遏云】阻遏行云,比喻歌声响亮美妙。
许浑《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舞疑回雪态,歌转~声。
”
顶
dǐng①人的头顶。
《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而卧,无可旋避。
”②物体最高的部分。
《雁荡山》:“山~有大池。
”③用头支持。
周邦彦《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④支撑;
承受。
《西游记》:“扫地的,也是他,~门的,也是他。
”⑤最;
极。
《制台见洋人》:“外国人~讲情理。
”⑥顶替。
《文献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盗取其钱。
”⑦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林黛玉进贾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