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ǎn辱。

《汉书•叙传下》:“陵不引决,~世灭姓。

”《训俭示康》:“二十~列科名。

” 成语有“忝列门墙”。

hèn①不满意;

遗憾。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也。

”②怨恨;

仇恨。

《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秋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

“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

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

“怨”和“恨”不是同义词。

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仇恨。

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更多

jiè①警戒;

警惕;

戒备。

《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之慎勿忘。

”②告诫;

劝诫。

《冯婉贞》:“三保~团众装药实弹,毋亡发。

”③戒除;

禁戒。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奢以俭。

”④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五日。

”⑤戒规。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为教,绝酒不淫。

suǒ①处所;

地方。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

”②合理的结果;

应有的归宿。

《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也。

”③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表示“……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

《师说》:“道之~存,师之~存也。

”④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六国论》:“而为秦人积威之~劫”⑤......更多

è①用力掐住。

《汉书•李广传》:“力~虎,射命中。

”②把守;

据守。

《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

”【扼襟】控制要害。

周邦彦《汴都赋》:“~控咽,屏藩表里。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

《五人墓碑记》:“~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jì①技术;

技能;

本领。

《庖丁解牛》:“善哉!~盖至此乎?”②有技艺的人。

《荀子•富国》:“故百~所成,所以养一人也。

”【技痒】急于想表现展示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艺能。

bǎ①握,持,拿。

《卖炭翁》:“手~文书口称敕。

”②专权,控制。

《狱中杂记》:“以~持公仓,法应立决。

”③把守。

《失街亭》:“街亭有兵守~。

”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先去街上买~解腕刀。

”⑤将;以。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西湖比西子。

”⑥给。

《范进中举》:“都~与你去丢在水里。

”【把酒】手持酒杯。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斯游恐不遂,~意茫然。

”【把袂】握人手臂,以示亲热。

梁元帝《与萧挹书》......更多

yì①按;

向下压。

与“扬”相对。

《老子•七十七章》:“高者~之,下者举之。

”②压抑;

抑制。

《治平篇》:“禁其浮靡,~其兼并。

”③抑郁;

低沉。

《琵琶行》:“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表示轻微的转折,可译为“可是”、“不过”。

《隆中对》:“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⑤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欤?

”【抑配】强行摊征税物。

【抑......更多

bài①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

两手合于掌于胸前,头低到挨着手,后世指下跪叩头。

《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表以闻。

”《鸿门宴》:“哙~谢,起,立而饮之。

”【又】拜见;

谒见。

《孔雀东南飞》:“上堂~阿母。

”②授给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③接受任命。

《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

”【拜首】跪下拱手及地,头俯在手上的一种礼节。

查询

liǎn①收;

收集;

聚集。

《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

”《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

”②摊派;

征收捐税。

《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收整;

约束;

节制。

《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

”④通“殓”。

装殓;

殡殓;

殡葬。

《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

【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

⒉藏身不出。

⒊指退隐。

......更多

678910 共2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