怿
yì喜悦。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不~。
”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
”
恁
nèn①如此;
这样;
那。
多用于近代小说、话本中。
《游园》:“烛尽沉烟,抛残绣线,~今春关情似去年?
”《灌园叟晚逢仙女》:“有~样好花,故意回说没有。
”
恕
shù①体谅;
按照自己的情况来推测别人的情况。
《触龙说赵太后》:“窃自~,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②原谅;
宽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人可~,情理难容。
”【恕思】用宽容体谅之心去思考。
恙
yàng①忧愁。
《汉书•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不已。
”②忧患;
灾害。
《越威后问齐使》:“岁亦无~耶?
民亦无~耶?
王亦无~耶?
”③疾病。
秦观《答文潜病中见寄》:“君其专精神,微~不足论。
”④伤害。
《书博鸡者事》:“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也。
”
恢
huī①宽广;
广大。
《荀子•非十二子》:“~然如天地之苞万物。
”②发扬;
扩大。
《出师表》:“~弘志士之气。
”③收复;
恢复。
顾炎武《东明见闻录》:“就西粤~中原,则一隅甚大。
”④通“诙”,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王充《论衡•本性》:“~谐剧谈,甘如饴蜜。
”【恢恢】⒈宽阔广大的样子。
⒉很宽绰的样子。
【恢奇】⒈壮伟特出。
⒉指语言恣肆奇妙。
⒊指治国奇策。
恨
hèn①不满意;
遗憾。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也。
”②怨恨;
仇恨。
《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秋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
“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
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
“怨”和“恨”不是同义词。
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仇恨。
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更多
恩
ēn①恩惠;
恩德。
《陈情表》:“寻蒙国~,除臣洗马。
” 《谏太宗十思疏》:“~所加则思无因喜以廖赏。
” 《出师表》:“臣不胜受~感激。
” 【又】施加恩德;
好好相待。
《童区寄传》:“彼不我~也;
郎诚见完与~,无所不可。
”②恩宠;
宠爱。
《乐工罗程》:“得幸于武宗,恃~自恣。
”③恩情;
情谊。
《孔雀东南飞》:“吾已失~义,会不相从许。
”④情谊深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则又爱之太~,忧之太勤。
”
恪
kè谨慎;
恭敬。
《诗经•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
”
恬
tián①安静;
心神安适。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然但觉心绪闲。
”②满不在乎;
坦然。
《荀子•富国》:“轻非誉而~失民。
”成语有“恬不知耻”。
查询
恭
gōng容貌端庄严肃;
谦逊有礼。
《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
”《谏太宗十思疏》:“终苟免而不怀仁,貌~而不心服。
”【恭人】⒈宽和谦恭之人。
⒉贵妇人的封号。
⒊宋元时期对官吏之妻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