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佛家、流派 修真古文资料(推)
【佛道取材】道家、佛家、流派 修真古文资料(推) 一 、 论 三 宝 三 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
精,先天一点元阳也;
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
神即性,天所赋也。
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
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
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 、 论 三 ......更多
道家 佛家 流派 修真资料
第十五章 道家 佛家 流派 修真资料 一、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
精,先天一点元阳也;
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
神即性,天所赋也。
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
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
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论三关三田 ......更多
古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古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 (更新时间:2004-1-18 14:17:00 本章字数: 4215) 一、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 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很有帮助。
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题。
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更多
经济林木丰富多彩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经济林木丰富多彩 (更新时间:2004-9-26 1:43:00 本章字数: 11313) 在中国的绿色宝库中,第二大类宝藏为丰富多彩的经济林木。
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林木中,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和在国计民生中以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下一二百种。
下面择其要者列举若干种。
1.油茶 ......更多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更新时间:2004-1-28 15:41:00 本章字数: 1588)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
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4-1-20 14:42:00 本章字数: 5341) 内容提要 以周易为首的易学对道教的影响决不仅仅止于其在细枝末节上的渗透,最为重要的是:易学从根本上决定了道教关于宇宙论、生命观、炼养术等重要内容的思维模式。
本文从"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易分阴阳,顺天而行"、"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三个方面粗略地勾勒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并且指出:在道教......更多
青岛历史人物
青岛历史人物 古代人物 宁戚 [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莱国棠邑(故城在今平度市门村镇唐田村)人,一说为卫国人。
早年怀才不得志,曾为人挽车。
齐桓公初立时,拜宁戚为大夫,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为齐国的富强和齐桓公的霸业起了重大作用,著有《相牛经》一卷。
宁戚仕齐40余年,死后葬于胶水之东,其墓称“宁戚冢”,位于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冢东村。
徐万且 [徐万且] (生卒年不详)......更多
第七十四章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十一
第七十四章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十一 【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
),名琰(音yǎn),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文姬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更多
第六十七章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们四
第六十七章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们四 赠胡天师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蟹)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翟......更多
乌鸦民俗的三大源流
乌鸦民俗的三大源流 刘瑞明 乌鸦民俗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占卜,视为吉兆;
二是视为凶兆;
三是视为孝乌。
用于占卜是对古代战争中侦察经 验作扩大化,移花接木宣传迷信。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5年)秋天,楚国以六百辆战车攻打郑国。
楚军攻到郑国内城门时,城上的闸门仍然高悬而不放下阻敌。
楚国统帅认为郑国乃是设计诱敌深入,于是便后退了,并且在当天夜里全部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