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众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

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

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大众文学中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创作和“纯文学”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别,被称为大众文学的作家,也往往是“纯文学”的......更多

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七、唐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前代。

所交往的国家遍及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部分地区。

1.东亚 新罗 唐与新罗的关系很密切。

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史称“统一新罗”。

其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

唐从新罗输入药材、皮毛、金银和工艺品等,向新罗输出丝织品,茶叶、瓷器、药材、书......更多

世界史上十位死不了的人

或早或晚,死神最终会敲响我们每一个人的门,只是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而已。

有时死神潜入睡梦,悄无声息地掠走生命;

而有时,它的大镰刀又会在最该死的时候迟疑。

下面就是人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十位战胜死神的壮士。

6根钉子扎入脑中10、伊斯特罗·梅加 时至今日,他脑袋里一根钉子也没有了。

2004年,梅加在屋顶施工时从高处跌落。

跌落的高度并不致命,致命的本应是插入颈部和颅腔的6根9厘米长的钉子。

但他活了......更多

科举制度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介绍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

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

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

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

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材。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更多

古代地貌查阅大全

狄道  秦置狄道县,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郡治。

西晋末为狄道郡治。

唐狄道郡、临州,宋熙州,均治狄道。

清乾隆时改州。

民国初 为狄道县,后改临洮。

邹  古国,本为邾,都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迁绎(今邹县东南)。

战国时为楚所并。

龟兹  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唐于此置羁縻都督府,又为安西四镇之一。

条支  西域古国,在今伊拉克境内。

汉时属安息。

身毒  汉时译印度为身毒。

库伦  意为城圈,用作......更多

书学鼎盛的唐代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书学鼎盛的唐代 (更新时间:2004-2-6 19:25:00 本章字数: 2274)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更多

中国建筑的大致分类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建筑的大致分类 (更新时间:2004-1-19 13:19:00 本章字数: 372)   中国的古代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一、宫廷府第建筑。

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防御守卫建筑。

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如市楼、钟楼、鼓......更多

原地纵跳三尺高

原地纵跳三尺高   战国时期,战争的防御设施已经有了城堡壕沟。

在攻城夺寨的战斗中就必须具有超越壕寨的跳跃能力,才能获得胜利。

《吴子》和《六韬》等兵书上都特别提到,要把具有“逾高超远”能力的士卒编成一支特种兵部队,作为战术进攻的小分队。

《左传》上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吴王夫差想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7年率兵北上攻打鲁国,军队驻扎在泗水之上。

鲁国的大夫微虎认为应当趁吴兵立足未稳,攻其不备,以挫败吴兵的锐......更多

寒衣节

寒 衣 节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

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

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

由此而产生......更多

花轿与旧婚俗

花轿与旧婚俗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大概自夏禹时便出现,历代以来不断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老百姓来说,过去最熟悉的轿子,莫过于办喜事时的迎亲花轿了。

只要经济不太拮据,办婚事时总要力争夫轿行租顶花轿来热闹一下。

那“我是花花轿子抬来的”“我是八抬大轿抬来的”俗语,几乎就是“明煤正娶”的代词。

旧社会,再嫁的寡妇往往只能半夜悄悄进入夫家门,一般没有坐花轿的资格。

正式纳的妾,北方有些地方也只能坐车,无......更多

1112131415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