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关”
(1)剑门关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
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
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
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
(2)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下,它与平靖关,妨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历代......更多
帝王的狩猎
帝王的狩猎(更新时间:2004-2-9 19:43:00 本章字数: 1093) 在战国之前,狩猎是军事大典,为练兵的综合演习,《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赵国在边境上集结了大批的军队。
魏王以为是赵军要进攻魏国,便要调兵遣将以为防备。
魏公子无忌的情报灵通,得知是赵王狩猎,这才免去了一场惊慌。
一个诸侯王的狩猎就和打仗一样,说明了其规模乏大,随着军事战术的变化,狩猎不再作为阅军的大典......更多
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
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更新时间:2004-2-9 20:15:00 本章字数: 2144) 山西大学 邢润川 胆水炼铜,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的起源,在世界冶金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冶炼铜和铁、应用铜铁器的实践中,以及在探索各种物质所进行的变化的一些实验工作中,逐渐对铁和铜的盐类相接触而发生的化学作用有了一些认识。
早在西汉成书的《......更多
火药和火药武器
火药和火药武器 (更新时间:2004-2-9 20:12:00 本章字数: 5205)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周嘉华 我们祖先发明火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当时发明的火药,现在叫黑火药;
因为它呈褐色,又有人叫它褐色火药。
它是硝酸钾、硫黄、木炭三种粉未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极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起来相当激烈。
这是因为硝酸钾是氧化剂,加热的时候释放出氧气。
硫和炭容易被......更多
野外生存常识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
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仪器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领。
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军人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更多
七大作战样式
特种作战一般是指由特殊编组、训练及装备的特种部队以特殊的方式实施的作战行动。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特种作战以其特殊的方式和功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种部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特种作战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其作战样式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特种侦察 即特种部队深入敌后,运用目视观察或其他方法对敌进行直接的监视,以获取、证实有关敌军战斗实力、作战意图和行动等情报而进行......更多
中世纪单兵装备漫谈
刀剑篇 │ 弓弩篇 │ 长击篇 │ 衣甲篇 第一节 刀剑篇 剑者,人所带兵也 中世纪的欧洲,剑是力量的象征,或者王权的代表。
骑士的配剑是骑士精神的化身,被赋予神圣的性质和独立的生命。
如矮子丕平到查里曼的法国国王明文规定:"骑士如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剑当赎金。
""哪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剑。
"罗兰在战死之前所作的,就是将配剑在石块上猛砸,不让落进异教徒手中。
从苏美尔发现青铜的秘密,......更多
二战经典武器
枪支: 美国汤姆逊冲锋枪、M1卡宾枪、 M1加兰德步枪、勃郎宁自动步枪、M3冲锋枪、斯普林菲尔德步枪、M1911手枪 德国MP40冲锋枪、MG-42机枪、Karl-98步枪、STG44自动步枪 前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 莫辛纳甘步枪 毛瑟1930自动手枪,李向阳用的那种。
英国司登冲锋枪 坦克: 美国谢尔曼坦克 前苏联T-34主战坦克 、斯大林式重型坦克 德国豹式、......更多
野战攻城火器和战船的详细资料
战船资料: 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2-4人,装备二三支鸟枪。
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鹰船:轻型,两头尖翘,不辨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
四周用茅竹密钉以掩护,竹间留铳眼。
常冲入敌阵,与沙船配合。
连环船:轻型,长4丈,形似一船实为二船。
前船占三分之一,后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铁环相连。
前船有大倒须钉多个,上载火球、神烟、神沙、毒火,并有火铳,后船安桨载乘士兵。
年华夏兵家文化---攻与守
第三十章 千年华夏兵家文化---攻与守 第六章攻与守 古代战争分为四类,即战、御、攻、守。
战指野战进攻,御指野战防御,攻与守,则专指城池争夺中的攻城与守城。
最早的城防设施出现在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但正如村落称不上城市,其设施也只是一两道壕沟,略为反映了当时部落定居时间延长,所带来的更高防御要求罢了。
到了距今4000-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