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人
乌兹别克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zī/cí bié/biè kè rén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独联体各国、阿富汗等国。约1642万人(1979年)。讲乌兹别克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 rè dài jì fēng qì hòu又称“副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0°左右的亚热带大陆东岸。夏热冬温,季节明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c以上,最冷月气温在0~15°c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以上。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秦岭至淮河以南地区,以及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南部。
人工降水
人工降水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gōng jiàng/xiáng shuǐ用人工方法促成云层产生降水、增加降水或改变降水分布的措施。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将盐粉、盐水、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或碘化银等播入云中,作为凝结核或冰核、冷冻剂,使云中水滴或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形成降水。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é luó sī zú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②俄罗斯联邦的人数最多的民族。
俾路支人
俾路支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bǐ lù zhī rén亚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少数分布在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约435万人(1985年)。原讲俾路支语,现改讲乌尔都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少数在城市做工或经商。
党参
党参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ng shēn多年生缠绕草本。根圆柱形。茎细柔,多分枝。叶对生或互生。夏秋开花,花萼裂片五枚,花冠钟状,淡黄绿色带紫色斑点。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或林缘。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都有分布。用种子繁殖。其根为中药。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用。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等。
地耳
地耳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ěr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奥里亚人
奥里亚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lǐ yà rén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约2752万人(1985年)。讲奥里亚语。多信印度教,少数信基督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
客家
客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jiā/gū/jie指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的汉人,现在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
小月氏
小月氏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o yuè shì/zhī1.古族名。汉文帝初年﹐月氏的一部分人没有西迁﹐进入南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 2.古西域国名。公元五世纪前期﹐大月氏贵霜国王寄多罗南侵北天竺﹐占领五国﹐命其子在干陀罗为王﹐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称小月氏国。五世纪后期被嚈哒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