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

五蕴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yùn1.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五藴

五藴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yùn1.梵语Pan~caskandha的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回。又名"五阴"﹑"五众"。

五识

五识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shí/zhì1.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 2.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五轮

五轮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lún1.即五体。 2.佛教谓眼有血﹑风﹑气﹑水﹑肉五轮。因用以指眼睛。 3.指佛手掌五指。

他心通

他心通的同义词反义词
tā xīn tōng/tòng1.佛教语。六通之一。谓能洞见众生心中所思的神力。

人相

人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xiāng/xiàng1.人的相貌﹑形貌。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

众生相

众生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shēng xiāng/xiàng1.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 2.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众相

众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xiāng/xiàng1.古代为卿大夫赞礼的人。 2.佛教语。谓诸种形相。

传召

传召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zhuàn zhào/shào每年藏历正、二月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祈祷法会。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创始。达赖五世开始在法会上举行辩经,形成考选“拉然巴格西”(藏传佛教最高学位)制度。正月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传衣钵

传衣钵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zhuàn yī/yì bō1.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3637383940 共27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