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朝代:作者: 周紫芝 体裁: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释注释:①觑:细看。

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②无因:没有法子。

③渚:水中小洲。

评解此词抒写离情别绪。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

情似游丝,泪眼相觑。

一溪烟柳,难系兰舟。

写尽了离别况味。

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

愁绪无数,无法排遣。

全词凄迷哀婉,愁思无限。

集评唐圭璋《......更多

踏莎行

朝代:作者: 晏殊 体裁: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释注释: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在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

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在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

“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更多

踏莎行 烧庵

朝代:作者: 王哲 体裁:

数载辛勤,谩居刘蒋。

庵中日日尘劳长。

豁然真火瞥然开,便教烧了归无上。

奉劝诸公,莫生悒怏。

我咱别有深深况。

唯留煨土不重游,蓬莱院落深沉,池塘寂静。

帘钩卷上梨花影。

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

残红立褪慵看镜。

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释注释:艺术之妙,在于曲中达意。

即使那些被人们推崇为最善于“直抒胸臆”的作者,也总不能全如日常口语那样直接、质朴地表达。

这叫“文似看山不喜......更多

踏莎行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车遥遥

朝代:作者: 瞿佑

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

停辕劝饮一杯酒,酒饮未尽车辚辚。

十步百步闻车声,三里五里望车尘。

车声已断车尘远,何况遥遥车上人。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第五

边城柳

朝代:作者: 刘皂 体裁: 五绝

一株新柳色,十里断孤城。

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

出处全唐诗:卷472-24

边戍诗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秋月出中天。

远近无偏异。

共照一光辉。

各怀离别思。

过平望

朝代:作者: 范成大

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

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蓴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朝代:作者: 李绅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出处全唐诗:卷481-14

过秦楼

朝代:作者: 周邦彦 体裁: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释注释:此词通过现实、回忆、推测和憧憬等各种意意象的组合 ,抚今追昔 ,瞻念未来,浮想连翩,伤离痛别,极其感慨。

词中忽景忽情,忽......更多

111112113114115 共15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