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朝代: 唐 作者: 张说 体裁: 七绝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离了具体作品,这话似玄乎其玄;一当联系实际,便觉精辟深至。且以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力作来解剖一下吧。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更多 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 朝代: 宋 作者: 巩丰 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所见寝以广,变怪惊龙鱼。人生本自有丘壑,陋巷栖迟穷亦乐。何必三江暨五湖,始助胸中疆界拓。我言随寓耳目移,马迁所以游会稽。向令俯偻但京国,未必大放雄深词。君今濯秀双溪水,下语不凡真何喜。若使循为举子文。定自棘门儿戏耳。古为妙技如屠龙。不疗饥馁徒为工。不如高科取富贵。如一枣叶持鍼锋。挟册将游随子国,亲贤况是诸侯客。曾将好手冠南宫,......更多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朝代: 唐 作者: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释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更多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朝代: 宋 作者: 司马光 长江湛湛带枫林,古木寒云县寺深。老吏不能容狡狯,细民无复有冤侵。洪崖丹井闻犹在,徐孺衡门说可寻。宁复淹留如宝剑,更令牛斗气沉沉。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 朝代: 唐 作者: 李端 体裁: 五律 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上国经年住,长江满目流。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应是田**,玄成许尔游。出处全唐诗:卷285_85 送盖少卿晞之赵太平州 朝代: 宋 作者: 卫泾 三釜果何乐,万钟岂云轻。当知昔贤士,乃亲乃为荣。忆昨使东淮,循陔兰芳馨。维先司徒公,大篇宠其行。喜我谐禄养,劝之力身名。俛仰四十载,岁月何峥嵘。髯卿世济美,中外稔践更。勇退甫宴娱,起家俄诏徵。秩真二千石,选授参陪京。时哉春阳中,光风助严程。歌廉盛襦袴,迎伋森旆旌。矧伊太夫人,九十颜如婴。朱轓从板舆,此乐谁能并。缅怀平生好,相友真弟兄。我今抱永慕,抚旧只怆情。涂山古名邦,官府号太平。故秋适淫潦,所至......更多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二首 朝代: 宋 作者: 曾丰 吾宗叱驭闯贤关,笔涌长江挟泰山。余子望风俱辟易,且容瑞豹露文斑。 送翁宾暘荆湖 朝代: 宋 作者: 周端臣 君不见司马子长志横秋,少年足迹不肯休。胸中盘屈奇伟气,笔力直与造化侔。又不见杜陵子美夸壮游,一身几走半九州。吟怀吐纳天地秀,作为篇章光斗牛。君今去去几千里,匣剑囊书赴知已。知已从来素有情,投机之会趋功名。功名岂有作能致,莫辞跋涉长江行。长江四月南风起,武昌鱼饮秦淮水。南风不八又西风,食鱼休忘胪鱼美。天涯别梦思城东,何日一樽重与同。草桥夜醉月明下,桃关晴吟春色中。不堪蜀魄相催去,却怜樯燕相留住。一片......更多 送胡孝廉布东游 朝代: 明 作者: 高启 春色偏伤楚客心,日斜芳草鹧鸪吟。山遮故国千重影,云度长江一片阴。少妇自挑灯下锦,诸侯谁赠橐中金。送行只恨华觞浅,不似同袍别意深。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四之中 送舜臣抚干表兄赴部 朝代: 宋 作者: 张栻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126127128129130 共15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