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
chì①告诫;
告谕。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②君王的诏命,诏令。
《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
”③整顿;
整治。
《韩非子•主道》:“贤者~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同“饬”。
严谨。
《诫史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之士。
”【敕戒】警告,儆戒。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敕厉】告戒勉励。
【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
《释名•......更多
毕
bì①。
古代用以捕捉禽兽的长柄网。
《庄子•胠箧》:“夫弓驽~弋机毕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
”②完毕;结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度道里会遇之礼~,还,不过三十日。
”【又】使……完毕;使……结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礼而归之。
”③都,全部。
《论积贮疏》:“政治未~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
氐
dǐ①根本。
《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
”(太师尹氏地位重要,是周朝的根本)②通“抵”。
《汉书•礼乐志》:“大~皆因秦旧事焉。
”dī①通“抵”。
《汉书•食货志下》:“其贾~贱减平者,听民自与市。
”(如果卖价低于官府规定的平价,就听凭百姓到市上去自由买卖)②古民族名,又称西戎,分布在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民
mín①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有士~,有商~,有农~,有工~。
”②人。
《五蠹》:“上古之世,……~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多疾病。
”
畔
pàn①田界。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
”②边;
旁边;
旁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千帆过。
”《柳毅传》:“见有妇人,牧羊于道~。
”③通“叛”。
背叛;
反叛;
叛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
”
疴
kē病。
《汉书•五行志》:“时则有下体生上之~。
”
痕
hén伤疤。
《胡笳十八拍》:“沙场白骨兮;刀~箭瘢。
”【又】痕迹;事物的迹印。
《陋室铭》:“苔~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痕废】以事涉嫌嶷而罢免。
《新唐书•程异传》:“异起~,能厉己竭节,悉矫革征利旧弊。
”
怕
pà①害怕。
韩愈《县斋有怀》:“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
”②恐怕。
《窦娥冤》:“天若是知我情由,~不待和天瘦。
”③难道。
《西厢记》:“你行~说的慌,却因小姐上来。
”④倘若。
《拜月亭》:“~哥哥不嫌相辱啊﹗。
”bó通“泊”,淡泊。
司马相如《子虚赋》:“~乎无为,憺乎自持。
”
恨
hèn①不满意;
遗憾。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也。
”②怨恨;
仇恨。
《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秋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
“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
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
“怨”和“恨”不是同义词。
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仇恨。
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更多
戍
shù①防守边疆。
《陈涉世家》:“而~死者固十六七。
”②泛指防守。
《石壕吏》:“三邺城~。
”③驻防的士兵。
《左传•定公元年》:“乃归诸侯之~。
”④驻防的营垒、城堡。
柳元《段太尉逸事状》:“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
”